有爱,有未来枣庄市立医院早产儿家庭联

11月22医院在五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早产儿家庭联谊会首先由儿科主任路苓给大家讲解了早产儿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由于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各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如易发生颅内出血、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出血症、贫血、佝偻病等,易发生心、肝、肾、脑、脏器功能的损害和衰竭等等。早产儿并发症: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所致,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及剖宫产儿,尤多见于33周以下。孕26~28周者发生率近50%,30~31周者为20%~30%。

2.频发性呼吸暂停约7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发生呼吸暂停,每天呼吸暂停可多达40多次,呼吸暂停既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低体温、发热、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等,呼吸暂停常于孕龄34~36周才消失。

3.慢性肺损伤早产儿由于气道及肺泡发育不成熟,易因气压伤及氧中毒或动脉导管开放等而损伤,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综合征及早产儿慢性肺功能不全。本病多见ELBWI,发生率高达40%~50%,其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较常见。

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其特征为:(1)生后1周内间歇正压通气持续3天以上。(2)有慢性呼吸窘迫表现(气促、肺啰音等)持续28天以上。(3)为维持PaO2>6.67kPa而需供氧持续28天以上。(4)胸片有异常表现。

5.脑损伤约7%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体重<g者发病率可高达50%,症状多见于生后最初几天。

6.硬肿症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易致低体温而发生皮肤硬肿。

7.感染由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不成熟,来自母体的抗体不足,皮肤屏障功能不成熟,频繁的器械操作等,致早产儿易发生感染性肺炎、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8.低血糖生后血糖<2.2mmol/L为低血糖。早产儿由于生后维持体温、呼吸、肌肉活动等代谢都需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而肝脏糖原储存量少,若不及时喂养,很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表现为青紫、呼吸暂停、嗜睡、惊厥、尖叫、肌无力及眼球异常转动等症状。出生72h内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5.5%。

9.高胆红素血症韩国早产儿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与低蛋白血症、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感染及胆红素肠-肝循环等有关,主要由于肝脏缺少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未能把游离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之故。

10.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是早产儿尤为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营养代谢问题,此与饮食中蛋白质的质与量,以及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通常见于以非配方牛奶喂养者,常于出生2周后,蛋白质供应达5g/(kg·d)时发生,虽用碳酸氢钠治疗,酸中毒仍常持续7~14天。

11.早产儿贫血早产儿到1~2个月时,往往有贫血现象。但因血管比较暴露于皮肤表面,贫血不易用肉眼看到。

12.早产儿视网膜病主要为生后10~14天内吸入高浓度氧,使PaO2>13.3kPa,视网膜血管因而发生扩张、弯曲、渗出及出血,最后机化形成瘢痕,瘢痕组织收缩,推晶状体向前,前房变浅,角膜混浊,视力受损,严重者引起睫状体和视网膜脱离。本病常并发近视、斜视或青光眼。本病多见于VLBWI,尤为ELBWI。

13.佝偻病早产儿血清钙低下,但于第7天可恢复正常水平,一般不发生低钙症状,不必补钙,但超低出生体重儿容易患佝偻病,

早产儿护理:1.生后立即护理早产儿分娩时,应提高产房室温,准备好开放式远红外抢救台及预温早产儿暖箱。娩出后应及时清除口鼻黏液,无菌条件下结扎脐带,用纱布清洁全身,但不必擦去皮肤上可保留体温的胎脂。

2.日常护理

(1)保持安静的环境,集中护理,喂奶、穿衣、试表及换尿布等工作需在暖箱中轻柔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

(2)每4~6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应保持恒定(皮肤温度36~37℃,肛温36.5~37.5℃)。

(3)每天在固定时间称1次体重,宜在哺乳前进行。

(4)早产儿在脐带脱落、创口愈合后再沐浴。

3.保暖早产儿室温应保持在24~36℃。相对湿度在55%~65%。体重愈轻者,周围环境温度应愈接近早产儿体温。早产儿生后一般应入暖箱。当体重≥g,一般情况良好,食奶量正常,体温稳定时可出暖箱。

4.供氧吸氧指征包括发绀、气促、呼吸暂停。不宜常规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氧浓度以30%~40%为宜,或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值,监测该值在13.33kPa(mmHg)内尚属安全。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视力障碍。

5.防止低血糖发生如生后2次血糖值均低于1.1mmol/L(20mg/dl)即可诊断低血糖症,须立即治疗。可静推葡萄糖1g/kg,然后以10mg/(kg·min)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滴入24h,以后视喂养情况逐渐减少。症状不能控制者可加用氢化可的松5mg/(kg·d),分次滴入,可升高血糖。

6.维生素及铁剂的供给早产儿体内各种维生素贮量少,生长又快,易致缺乏。母乳和非早产儿配方乳喂养儿生后每天应给维生素K11~3mg和维生素C50~mg肌注或静滴,共2~3天。生后第3天可给服复合维生素B半片和维生素C50mg,2次/d。生后第10天可给浓鱼肝油滴剂,由1滴/d逐步增加到3~4滴/d,或维生素D万~30万U肌内注射1次。生后2个月可给予铁剂,10%枸橼酸铁胺2ml/(kg·d)。

7.喂养

(1)开始喂奶时间:生后4h可试喂糖水,6~8h后开始喂奶,体重<0g者,喂奶须在一般状态良好、无水肿、尿量多、无腹胀、有排便、腹片正常时开始,一般为生后48~72h;体重>g者母乳或奶瓶喂养;<g者应用配方奶鼻胃管饲,两者之间则视吸吮力而定。

(2)奶量及间隔:开始喂奶量因体重不同而异,体重<0g者为每次0.5~1ml;1~g者为4ml;~g者为8ml;>g者为10ml。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误吸。每次喂奶间隔:<0g者为1~2h;1~g者为2h;~g者为2.5h;~g者为3h。每天每次增奶量1~2ml/kg,鼻饲奶前应抽取胃内残奶,残奶量超过应喂量的1/4者,要减少饲入量,残奶量超过应喂量的1/2者,应停喂1~2次。喂奶热量从.94kJ/(kg·d)渐增至.88kJ/(kg·d),并最终达到.08~.60kJ/(kg·d)(2~4周)。

(3)若有发绀、气促,体重过低或喂奶量少于日需要量的一半者,应予静脉输液。

8.预防感染须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拖湿擦,每天定时通风,定期大扫除和乳酸蒸发消毒,用具要无菌,要经常更换氧气瓶、吸引器、水瓶、暖箱水槽中的水。要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护理要按无菌技术操作,护理前后须用肥皂洗手,护理人员按期做鼻咽拭子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早产儿中有感染者宜及时治疗,有传染病者及时隔离。

9.疾病治疗若发生异常病理情况应及时给予正确诊治。

10.出院标准早产儿出院前,应能自己吸吮进奶,在一般室温中体温稳定,体重以10~30g/d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已达g以上。近期内无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发作并已停止用药及吸氧一段时期,可考虑出院。出院后对其应做定期随访,估价早产儿的发育状况。

其次,由眼科冯梅艳主任讲解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本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密切关系,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严重ROP的晚期瘢痕改变,年世界眼科学会正式将该病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随着ROP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得到治疗的患儿预后大为改善,合理地尽早进行眼底检查,成为诊断及治疗该病的关键。依据本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活动期、退行期和瘢痕期。

眼底检查

(1)第1次检查时间:有效的筛查既要及时检测出早期ROP,又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次数。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张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

(2)随访检查:根据第1次检查结果而定,如双眼无病变或仅有Ⅰ期病变,可隔周复查1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如有Ⅱ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或Rush病变,应每周复查1次,随访过程中若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若出现Ⅲ期病变,应每周复查2~3次。如达到阈值水平,应在诊断后72h内进行冷凝或激光治疗。

(3)检查方法:检查前半小时用美多丽眼水充分散大瞳孔,检查时用倍诺喜眼水行眼球表面麻醉,然后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30D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过程最好在护理人员、新生儿医生、眼科医生的共同协作下完成,应同时监测生命体征,以防止发生眼心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为减少乳汁吸入,检查后30min~2h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期越长,但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预防护理

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吸氧是ROP最危险的因素,应尽量减少早产儿的发生率。合理的氧疗及护理是预防的关键,不合适的滥用氧气、过多的侵袭性操作均可导致ROP发生,故必须严格掌握氧疗指征、方法、浓度、时间,同时监测血气,使PaO2在4.9~7.8kPa(37~60mmHg)。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氧疗时间。









































中科医院
哪里看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z/4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