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动了我眼睛的底片
如果晚上熬夜看手机、剧烈活动或眼睛受外伤后出现黑影飘动、黑影遮挡的症状,那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已经出现视网膜脱离!
什么是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类似照相机的胶片,由多层不同的组织构成,当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层上皮之间发生分离时就形成了视网膜脱离,多见于40—70岁。
视网膜脱离有哪些症状?如果只有一小部分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但是,如果你的视网膜脱离的范围较大,那么患者可能会出现以
下症状:
眼前黑影飘动:可以呈微小斑点状、线条状、片状,可发生于单眼或双眼。
闪光感:单眼或双眼出现光斑。光点,可以移动,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前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视力下降:不少视网膜脱离没有任何先兆,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
视野改变:视网膜脱离后,有的患者察觉到黑影自一方向如幕布状逐渐扩展,有时不易察觉,常在一眼被遮盖时会被发现。
中心视野障碍:黄斑部脱离时视力突然显著下降,周边部脱离初时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甚小,只有脱离范围扩展到黄斑部时才出现视力障碍。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急症,如果你有视网膜脱离的症状,请立即就诊,否则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可能会越来越大,而这会增加永久性视力丧失或失明的风险。
如何判断自己的患病风险?
任何人都可能会发生视网膜脱离,但有些人的患病风险更高:
1.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
2.年龄:老年人玻璃体大多变性,常伴有各种视网膜变性,特别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
3.无晶体眼:白内障手术伴有玻璃体并发症的人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4.外伤: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变形,此时玻璃体基底部与眼球壁分开,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
5.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当眼球屈光度增加,眼轴拉长,后部眼球壁逐渐扩张,进而牵拉视网膜易导致视网膜脱离。
6.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还有一些眼底的血管病在眼底产生病变,都会引起视网膜脱落。
7.玻璃体后脱离:当眼睛中央的凝胶状液体和视网膜之间发生分离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离的类型
视网膜脱离有三种类型: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视居多,双眼可先后发病。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玻璃体长期积血,眼内多次手术后,长期视网膜脱离,冷凝后。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包括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前者见于葡萄膜炎、葡萄膜渗漏综合征、后巩膜炎、恶性高血压、脉络膜肿瘤等,后者主要见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眼外伤。
如何预防视网膜脱离?
1.生活有规律,不能过度劳累。
2.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刺激性的活动,如过山车、蹦极,避免提重物或干重体力活,避免受外力碰撞。
3.尽量保持眼睛的舒缓状态,忌疲劳用眼。不要长时间看书、看电视和电脑。
4.多吃水果等富含维生素A、B、C的食品,对眼睛是很好的营养补充。比如老南瓜、猕猴桃、蓝莓、黄玉米、土鸡蛋黄、西红柿等。
5.对于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一旦发现有视网膜裂孔,应立即激光治疗封闭裂孔,避免发展成视网膜脱离。
6.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黑影飘动、视物遮挡等症状,医院就医。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确病因后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手术来使网膜复位,主要的手术方式为:
1.巩膜缩短或外加压和巩膜环扎术。
2.玻璃体切割术,部分患者根据病情不同会进行眼内填充,常见的填充物有过滤空气、惰性气体和硅油等。
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取决于病人病情和手术配合度。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在早期发现的情况下效果很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视网膜再次脱离,需要进行第二次治疗或手术。但大约90%的人最终能获得治疗的成功。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线上学习导致青少年近视加重!网课:这个锅我不背!
●你“正常”吗?
●眼睛里长“黄斑”可怕吗?(附黄斑变性自查图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1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