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在ldquo煮酒论英雄rd
撰文
兰叶
审校
刘海波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经典章节令人记忆犹新,说的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但如果当时,曹操刚吃了抗生素,这书大概要这样改写了: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阴云漠漠。操忽而面部潮红,言辞不清,呼吸困难,倒地而卒,享年三十。
玄德目瞪口呆。
真的假的?
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呢?先解释几个概念:
双硫仑:
是一种解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引用少量的酒或含乙醇的饮料,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使有饮酒嗜好者不再心心念念思饮酒,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样反应:
是指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后饮用含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体内乙醛脱氢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功能障碍,乙醛、多巴胺代谢障碍、滞留、蓄积,致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变化。
上文所述的“面部潮红,言辞不清,呼吸困难”,就是双硫仑样反应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多在用药与接触乙醇制品后5分钟~1小时后出现,有面部潮红、头痛、头晕、自控力丧失、幻觉、胡言乱语、言辞不清、眩晕、视物模糊、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腹泻、口干及多汗等,严重的或伴有血压下降或升高、呼吸困难、癫痫、大小便失禁、嗜睡或昏睡、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动过速、ST-T非特异性改变等)、濒死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休克等。
药和酒精在一起,碍了什么事?
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
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成乙醛,
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成乙酸,
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
双硫仑与乙醇联用时:
双硫仑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转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乙醛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破坏这些物质的活性,从而引起多种不适。
此外,双硫仑的代谢产物二乙基二硫基氨基甲酸酯,可抑制多巴胺β-羟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生成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
这个酶那个酶的绕晕了吧......绕晕了就多看几遍!
赶紧看看哪些药涉及在内!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唑林钠(先锋V号)、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甲肟、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匹胺、头孢西丁钠、头孢美唑钠、头孢尼西、头孢唑肟、头孢孟多、头孢替安、拉氧头孢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替硝唑、塞克硝唑
硝基呋喃类:
呋喃唑酮、呋喃妥因
口服降血糖药:
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D-)、格林苯脲(优降糖)、格林奇特(达美康)、格林吡嗪、妥拉磺脲、苯乙双胍(降糖灵)
其他:
氯霉素、异烟肼、琥乙红霉素(利君沙)、灰黄霉素、酮康唑
如何诊断?
诊断:
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根据有关文献考虑:
有明确的使用可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史
在用药后1周内饮酒及应用含乙醇的食物或药物,或在饮酒后数分钟或数小时用药
前文所述典型临床表现
排除对急性酒精中毒、过敏性休克、解酒药物过敏的、心脑血管意外及乙醇和有关药物的过敏史等情况
经对症治疗迅速好转
鉴别诊断:
如果患者饮用少量酒而出现严重的醉酒反应,结合患者的用药史,可与乙醇中毒相区别;如果患者心电图仅有心动过速的表现,而没有T波和ST段的动态改变,可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区别。
不要放弃治疗!
治疗措施:
立即停止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及停用含乙醇任何制品,积极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
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测量生命体征。
静滴大量液体(加入辅酶A、三磷酸腺苷二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加速药物和乙醇的排泄。
地塞米松磷酸钠具有稳定溶酶体膜、解毒、抗应激等功效,急救时2~6mg/次,肌内注射或静滴,病情严重时,该剂量可2~6h重复1次,直至病情稳定。
注意不要使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含50%乙醇),以免加重病情。
宣传教育:
在使用可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时,要求用药前3日内无饮酒及用药后7日内禁止饮酒和食用含酒精的药物、食物等,因为乙醛脱氢酸被抑制后,常需4~5日才能恢复。
参考文献:
《双硫仑反应的急救与护理体会》张平
《双硫仑样反应的研究进展》梁新乐、孙伟民
《双硫仑样反应3例分析》狄国梅
·END·
乡医学堂基层医生-每天学点新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1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