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

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或“油猪病”,是由表皮感染葡萄球菌引起的,因此也叫葡萄球菌性皮炎,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一)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特别是4~10日龄的仔猪(也有2日龄发病的),断奶仔猪和育成猪也能发生。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该病在猪群中一般呈散发性,感染率约为30%,哺乳仔猪全身性感染时死

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感染一般不发生死亡。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入侵,在局部发生病变后,于24~48小时可波及全身,哺乳仔猪常见全窝或数窝同时发病,可形成暴发的局面。

(二)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皮肤排出物多并呈红色或铜色。特别是在腋部和肋部有皮脂和浆液相互混合形成油性渗出物,t皮肤变得油腻。随着病程的发展,红斑覆盖全身,皮肤表面的渗出物变厚,结痂,伴有恶臭气味产生。患猪皮肤温度增高,被毛粗乱。发病严重的猪体重迅速减轻并会在24小时死亡,通常在3~10天死亡。同窝仔猪发病表现严重程度不同,耐过猪生长明显变慢,变成僵猪。

(三)病理剖检

死亡仔猪尸体消瘦,皮肤增厚,严重脱水,剥除皮肤痂皮可见暗红色创面。眼睑水肿,淋巴结肿大或水肿。肾的髓质切面中可见尿酸盐结晶,出现肾炎症状。输尿管肿大,肾囊肿。其他内脏多无明显病变。

(四)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该病只感染仔猪,母猪不发病的特点,即可作出诊断。该病应与猪疥螨、圆环病毒引起的仔猪皮炎肾病综合征区别诊断。猪疥螨是常见的寄生虫性皮肤病,各日龄均可发生,幼猪多发。螨在皮肤内移行和过敏反应会引起猪皮肤的剧痒,猪常在猪舍的墙、栏柱上摩擦。患处因摩擦而出血,并形成结痂,皮肤出现龟裂,而且通过镜检可以发现螨虫。此外,该病还需与猪痘、脂溢性皮炎、脓包性皮炎等相区别。

(五)预防措施

防止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生,应彻底净化生产区,主要从猪场的环境卫生、控制种猪疥螨、防止仔猪外伤感染。

1.加强栏舍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减少病原菌对猪群和栏舍的污染。空栏用Su/o烧碱水溶液喷洒,3天后冲洗干净,再经火焰消毒后用生石灰溶液泼洒,净化5天后方可进猪。分娩舍消毒由原来每周1次改为2次,可用消特灵喷雾消毒,消毒后要加强仔猪的保温和栏舍的通风除湿。

2.冬春季节加强种猪群体表驱虫,杜绝疥螨病通过母猪传染给仔猪。临产母猪进产房前5天用高锰酸钾(1:)对体表进行喷雾,进产房时再用消特灵(1:)喷雾消毒。

种猪群应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驱虫,驱虫可用0.2%的伊维菌素粉和4%芬苯达唑粉拌料连续饲喂1周。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创伤感染的机会。仔猪剪刀、断尾、断脐、打耳号、阉割用具要用酒精消毒,伤口用碘伏消毒,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减少仔猪打架。个别窝的仔猪受环境和应激的影响,经常发生打架,尤其是15日龄以后的仔猪更加明显,除了要求剪牙和断尾外,对打架窝的仔猪,可将铁链悬挂在产床上,转移仔猪注意力,并用气味较浓的过氧乙酸喷雾全窝仔猪,对个别凶猛仔猪要涂在其鼻盘上,可减少打架发生。

(六)治疗措施

1.平时注意多观察,一旦发现仔猪有伤口感染发炎,要及时用凡士林或鱼石脂膏涂擦,并用头孢噻呋钠注射,一天一次,连续注射3天。

2.发病严重的猪只,取强力霉素原粉5克,用5%葡萄糖盐水稀释毫升,每头仔猪灌服10~20毫升。

3.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有条件的可先做药敏试验,找出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七)分析及结论

该病呈逐年多发趋势,常造成哺乳仔猪大量死亡,应引起高度重视。养猪户平时要注意搞好栏舍卫生及消毒,母猪产仔后10日龄内应进行带猪消毒1—2次。另外也要做好仔猪断脐、断尾时的消毒工作。该病宜早发现,早治疗,否则易导致仔猪死亡或治愈后形成僵猪,给养猪户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儿童白癜风
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20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