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抗过敏利刃变为元凶

昨天在临床上遇到一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过敏的病人,辛亏发现及时,一番努力后总算控制症状,今天一起来谈谈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过敏问题吧~

作者:xiaomingdoc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是的,你没有看错,也不用怀疑,临床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抗过敏“神器”---糖皮质激素,也能够导致过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带大家看一个真实病例

患者男性,25岁,因进食海鲜后全身瘙痒、荨麻疹3h而就诊。既往无特殊疾病病史,查体:体温37.2℃,心率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82mmHg,全身皮肤散布风团块,考虑对海鲜类食物过敏。

给予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约5min后,患者出现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为80/50mmHg,心率18次/min,律不齐,心音低弱不清。立即予以平卧,0.1%的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吸氧,5%的葡萄糖ml加参麦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0.5h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

追问病史,患者有外用激素类药物出皮疹病史。后患者恢复良好,观察1d后康复出院。结合病史考虑,患者有过敏病史,并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明显的过敏性休克征象,考虑地塞米松过敏。

未被重视的过敏问题

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多种原因包括免疫性因素造成的炎症反应,可增高血管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渗出和水肿,同时抑制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减少各种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进而抑制因炎症因子产生的病理变化,从而减轻过敏性症状,发挥抗过敏的作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过敏药物之一,其种类和剂型也愈来愈多,但是糖皮质激素导致过敏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利刃”化身为“元凶”

糖皮质激素过敏的发病机制多属Ⅳ型变态反应,亦即迟发型超敏反应,但亦可为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国外文献报道:在局部或系统长期连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皮炎患者中,应用含有1~2种糖皮质激素的常规斑贴试验,阳性发生率为2.9%~5.8%。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过敏症状与体征,可被糖皮质激素本身的抗炎作用所掩盖,或者与原发皮损难以鉴别。新发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急性红斑水疱及水肿或急性渗出性湿疹样反应,也有报告为多形红斑样接触性皮炎、广泛性红斑、面部血管性水肿等。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过敏表现为原发皮损恶化,亦可引起皮损扩散至未累及部位。严重者可出现泛发性斑丘疹,全身症状如瘙痒、躯干或面部出现红斑、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出冷汗等休克表现。

挥动这把“利刃”的正确姿势

临床考虑糖皮质激素导致过敏的情况,必须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患者病史及病情演变特点综合判断。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皮损未愈或恶化,不能只从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强度不够,考虑更换其他糖皮质激素种类而忽略糖皮质激素本身引起的过敏反应。

临床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注意有无糖皮质激素过敏的问题:

①皮炎湿疹长期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而无效;

②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停止有关糖皮质激素外用后皮损消失;

③原有皮损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增剧或扩展;

④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疾病过程中,足量应用后病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疑有糖皮质激素过敏时:应用斑贴试验及早诊断,停用或换用无交叉反应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或者及时调整其他治疗,比如过敏性疾病使用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等。

尽管目前临床上糖皮质激素过敏比较少见,但是随着报道的增多,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只有具备此方面的意识,加上临床工作中认真细致的观察,方能更好的挥动手中的这把“利刃”!

参考文献:

[1]《糖皮质激素过敏的临床与诊断》

[2]《糖皮质激素过敏反应1例报告》

[3]《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接触过敏78例分析》

(本文为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chenxiaoqing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0元

小编









































金花转移因子胶囊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3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