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文学形象37曹操
侧耳卿听
1
0
0
个
文
学
形
象
-37-
雄才大略--曹操
曹操
个人信息
曹操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年-年3月15日[1]),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
人物评价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自古白脸奸臣,却平定中原,
三分天下,文治武功,才华横溢。
生性多疑又襟怀坦白,
执法如山又赏罚分明,
爱兵如命,视民如伤。
文姬归汉,好事成双。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郭沫若《蔡文姬》。
一口气认识个人似乎是一件能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事情。一下子认识个文学形象听着就更恐怖了。
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这“个文学形象”咱们细水长流——慢慢来。
不过,你可别只顾听个热闹,最好也准备一个本子,一支笔,把你喜欢的地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记下来,当你读完这个人的作品有了感悟,也可以记下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加油,孩子们。
卿言轻语
请君为我倾耳听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