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个自信认真内心强大的人

文:王建斌读史阅世(dushi)专栏作家

历史是什么?是一幅恢弘的画卷。那里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也有朗月繁星、云淡风轻。那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人物,是这画卷中最震撼人心的风景。他们像一颗颗珍珠,被岁月的长河这条线,串成了无以伦比的宇宙中最光彩夺目的项链,它的光辉,穿透千年历史的雾霭,给前进路上不屈不饶、踯躅前行的人们,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我愿意用我微弱的烛光和绵薄之力,掬一丝丝英雄的光芒给你、给我、给我们大家。愿你即便一生平凡,也要不留遗憾,依然以勇敢、信心、善良、赤诚,留下属于你自己的精彩。------题记

每一位杰出人物,无论结局如何,绝对都有他们非同凡响的地方。看人长处,学人优点,就让我们从古往今来的人们身上,寻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当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随手翻起手边的书本,看到的是这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曹操的诗。好,今天就从曹操说起。

舞台剧里,曹操是永远的白脸,白脸代表的是奸诈,有人习惯称他为“奸雄”,他睡梦中杀人的传说的冰冷之气,似乎可以穿越千年的尘烟,令人胆寒。可是透过厚重的史书,仔细品味,你还可以看到,曹操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高度自信和无所畏惧、内心无比强大的人。这些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曹操,字孟德,历任典军校尉、洛阳北部尉、汉丞相,别称有“曹阿瞒”、曹公、“曹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统一了中国北方,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开创了“建安文学”,提倡薄葬,流传于世的著名诗篇有《龟虽寿》、《观沧海》等。

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多谋善断,也生性多疑。皮肤黝黑,不多言,好思索,性格倔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少年时就表现出过人的勇敢,天不怕地不怕,传说曹操十岁的时候在河中只身和鳄鱼搏斗,是不是可以算一个小武松啊?从小看大,十岁的孩子有如此英勇行为,长大断然非常人可比。

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突出。年轻时的曹操,机敏、随机应变,但也有不少缺点,任性好侠,不专心学业。但是,曹操喜欢兵法,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当那些富二代官二代都在玩儿的时候,曹操自己却在练习武艺,他拜了很多师傅,练习得很刻苦。你能想到这个时候的曹操,眼睛里看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吗?

曹操的独特之处,有人看得到。有慧眼识人的人。梁国的乔玄认为曹操会不平凡。乔玄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后来的《三国志》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是东汉都城,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专门做了十几根五色大棒,悬在衙门,“有犯禁者,皆棒杀之”。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曹操认真执纪,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大棒打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当朝权贵。二十三岁这一年,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任顿丘令。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称病回了家乡,暂时隐居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群雄逐鹿,谁主沉浮?这时候另一个尚未出头的英雄刘备,还在过着平庸的生活。他明白,不要怪凡人跟红顶白,除非你成功,否则没人会看得起你。于是刘备不再卖草鞋,准备顺势而起。

当时曹操的队伍也并不大,却是敢冲敢杀、傲视群雄的姿态,自信心满满。他看出还很弱势的刘备是个英雄,才是将来能与自己一争天下的人。曹操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只好紧急快马加鞭去投奔袁绍。

官渡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与袁绍的战斗中,客观条件上实际曹操处于劣势。但曹操从来有高度的自信,他知道自己能安天下,从没有消极颓废的时候。他凡事都认真对待,大小战役均全力以赴,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终于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曹操始终坚信自己会强大,一往无前。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所畏惧,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个子不高、长相也并不英俊的曹操,却有着一股威严之气,不大的眼睛能洞察人的一举一动,洞彻人心。

天下皆知曹操爱才。曹操说:“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提出了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把天下人才收到自己身边。曹操喜爱关羽,用尽心力希望留住关羽为自己所用,无论关羽怎样不领情,眼睁睁看着关羽千里走单骑去追随刘备,曹操还是舍不得杀他。这也是后来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也没有伤他性命的缘由。曹操也喜爱赵云赵子龙,如果不是曹操发话“不许放箭,要活的”,赵子龙恐怕也难以怀揣阿斗、驰骋于万军丛中而不受伤不被捉。曹操对待人才,和刘备、孙权一样,礼贤下士,非常尊重,也常流露真情。典韦勇猛过人,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典韦保护曹操脱险,血流满地而死,曹操二哭祭典韦,感动了全军。正如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曹操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有人会说曹操这是作秀,但是你想,如果曹操自杀,谁来领兵平天下?古人对须发看的很重,不轻易割断的,曹操是执法认真的。

曹操提倡廉洁勤俭自律并以身作则。狠刹了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既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又对农业生产恢复起到重要作用。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减轻农民负担。屯田制政策的实行,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较为清明,经济逐步恢复,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的诗歌,存下来的有20多篇。在《蒿里行》诗中他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短歌行》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了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大业的期望。《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一生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投稿信箱:

qq.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怎样控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59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