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鼻炎闹过敏性鼻炎用药有诀窍

作者:戴素娟,临床药师

审稿:刘春霞,主任

中医院增城院区药剂科

来源:博济药学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过敏性鼻炎一发作,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烦恼,那么治疗过敏性鼻炎有哪些常用药物?使用这些药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由博济药师戴素娟进行答疑。

01

糖皮质激素

作用特点:鼻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通过抑制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止痒及减少渗出等作用。

常用药物: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等。

用药注意事项:

(1)鼻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全身作用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可出现鼻、咽部干燥或烧灼感,打喷嚏、味觉及嗅觉改变以及鼻出血等症状。

(2)对治疗无效的严重过敏性鼻炎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儿童、孕妇以及有已知用药禁忌者,应避免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

(3)未经医生许可连续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不得超过3个月。

(4)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规范使用鼻喷剂,注意鼻喷剂装置的清洁。

鼻喷剂的使用方法

02

抗组胺药物

作用特点: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能够快速减轻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单独应用可治疗轻度过敏性鼻炎,联合鼻内糖皮质激素应用可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

常用药物: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酮替芬等。

用药注意事项:

(1)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中枢抑制作用小,不良反应轻微,偶见嗜睡,司机、操作机器或高空作业人员慎用。

(2)进食不影响服药效果,可以和食物同时服用。

(3)怀孕期内使用抗组胺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除非潜在的益处超过可能的风险,怀孕期内不应使用。

(4)可经乳汁排泌,因此不建议哺乳期妇女服用地氯雷他定。⑤儿童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5岁以下推荐使用糖浆制剂,5岁以上可口服片剂,剂量按年龄和体重计算。

03

抗白三烯药物

作用特点:通过拮抗半胱氨酸白三烯或多肽白三烯靶组织上的受体,缓解过敏症状,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

常用药物:孟鲁司特。

用药注意事项:

(1)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通常不需要终止治疗。

(2)可与食物同服或另服。

(3)成人和儿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以及学龄前儿童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建议使用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于成人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则不建议使用。

(4)与鼻内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特别适用于伴有哮喘等下呼吸道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儿。

(5)每日一次,哮喘病人应在睡前服用,过敏性鼻炎病人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在需要时间服药。同时患有哮喘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应每晚用药一次。

04

减鼻充血剂

作用特点:此类药物是α受体激动剂,能使鼻腔内的容量血管产生收缩,通过减少鼻腔内的血流量而缓解鼻塞症状。

常用药物:0.5%麻黄碱、盐酸萘甲唑啉和0.1%赛洛唑啉等。

用药注意事项:

(1)患者有严重鼻塞时,建议在其他药物治疗的同时,短期(<5天)使用鼻内减充血剂,不建议用于学龄前儿童。

(2)使用时间过长或使用频率过高容易损伤鼻粘膜而导致药物性鼻炎,少数人有轻微烧灼感、针刺感、鼻黏膜干燥以及头痛、头晕、心率加快等反应。

(3)口服减充血剂的不良反应较多,除了少数急需改善症状的患者外不建议使用。

(4)萎缩性鼻炎及鼻腔干燥者禁用。不能同时使用其他滴鼻剂。

05

肥大细胞稳定剂

作用特点: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细胞膜分泌,药物进入人体后可迅速起效,减轻鼻塞、喷嚏、鼻痒等症状。

常用药物:色甘酸钠、吡嘧司特。

用药注意事项:

(1)色甘酸钠安全性好,但疗效有限。需每日给药4次以上,可能会影响治疗的依从性。

(2)不良反应轻微,鼻用制剂可见鼻刺痛、烧灼感、喷嚏、头痛、嗅觉改变,罕见鼻出血、皮疹等过敏反应。

(3)非迅速减轻发作症状的药物,对于季节性发作的患者,应考虑在好发季节之前半个月左右起用药,直到好发季节结束,起到预防作用。

06

抗胆碱药

作用特点:阻滞M胆碱受体,抑制腺体分泌,可减轻过敏性鼻炎患者流涕症状。

常用药物:异丙托溴铵。

用药注意事项:

(1)建议鼻内局部使用异丙托溴铵治疗鼻漏,但对过敏性鼻炎的其他症状无明显效果。

(2)最常见的非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和口干。肠道吸收较少,诸如心动过速、心悸、眼部调节障碍、胃肠动力障碍和尿潴留等抗胆碱能副作用少见并且可逆。

(3)异丙托溴铵用于过敏性鼻炎为超说明书用药,应申请超说明书用药后使用。

注:《“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年版指南》中对药物进行比较,推荐强度为:①鼻内糖皮质激素第二代口服H1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②鼻内糖皮质激素第二代口服H1抗组胺药鼻内H1抗组胺药鼻内色酮类(色甘酸钠)药物。这些药物中,强推荐的只有鼻内糖皮质激素和第二代口服H1抗组胺药。

参考文献

[1]周涵,程雷.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新观点——解读(荐举)ARIA指南年修订版[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5(17):-.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49(2):-.

[3]中国过敏性鼻炎研究协作组.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8月,22(8):-.

[4]王兆阔,李婷,等.过敏性鼻炎的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7(65):.

[5]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一版)[M].重庆出版社,.04

[6]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01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4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白癜风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70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