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
紫癜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
血小板计数减少,多伴有皮肤斑点或瘀斑,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黏膜出血的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与血栓学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诊断标准。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其诊断要点如下:
(1)至少2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2)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5)诊断ITP的特殊实验室检查:①血小板抗体的检测。②血小板生成素(TPO)检测。
(二)证候诊断
1.血热妄行证: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瘀斑,或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数。
2.阴虚火旺证:部分患者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瘀斑,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干,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3.气不摄血证:部分患者反复发生肌衄,劳后加重,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便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血热妄行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先煎)、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茜草、紫草、板蓝根、连翘、黄芩、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炒知母、炒黄柏、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3.气不摄血证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生黄芪、党参、当归、白术、阿胶(烊化)、茯苓、仙鹤草、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可酌情使用。
1.鼻腔填塞疗法:用三七粉或云南白药等收敛止血药物敷撒于明胶海绵上,填塞鼻腔出血部位,压迫止血。
2.口腔含漱疗法:用凉血止血中药(白茅根、茜草根、五倍子等药物)浓煎漱口,每日数次,用于牙龈渗血或口腔血泡。
(三)西药治疗
当血小板计数<20×/L并存在严重出血或出血风险时,可参照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与血栓学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建议,输注血小板悬液、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重组血小板生成素(TPO)等。
(四)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饮食宜质软,忌食油炸、辛辣及腥膻类食品。
2.起居调理:起居有节,预防感冒;避免摒便、磕碰等,以免加重出血。
3.情志调理:重视情志调摄,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