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研温州年初中文学社联盟

北京皮肤病医院网站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名著阅读

——温州年初中文学社联盟“爱阅读”主题活动报道之三

课堂链接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

翁海燕

活动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和我们九(8)班的同学一起来读《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当中,豪杰辈出,其中有一位,连文人墨客的笔下也时常有他的身影。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两句诗。

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前赤壁赋》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师:谢谢你,这些文人墨客笔下的人物是谁?

生:曹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曹操的世界。

活动探究

师:在课前老师跟同学的交流了一下,发现同学们对曹操的疑问集中在这几个点上,请提问的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读一下你的问题。

(生轮流读)

师:我们班同学在对曹操的问题的探究上面集中在曹操的性格以及曹操的人物定位上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把问题聚焦在“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的确如同学们所言,关于曹操的人物定位有这样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三国演义》书中许劭所说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第二种看法是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所写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曹操是英雄?或奸雄?你对曹操的性格有何看法……等一下请小组代表来展示一下,每小组派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同学阐述,一位同学板书曹操的性格。

小组展示

No.1

奸雄论

生:我们组认为曹操是奸雄。首先奸雄是贬义词,却能与英雄并列,说明他也是有丰功伟绩的一面的,这个词语本身就是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的,就如曹操这个人一样,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的依据是,书中第4回,第37页,这里曹操说出了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只为自保,这句话体现出曹操刚愎自用,无情无义。有句歇后语叫“曹孟德杀了吕伯奢——将错就错”,这也体现出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他自私自利,手段阴狠毒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师:很好,这是你们的第一个观点,他是一个刚愎自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生:第10回,85页,曹操屠徐州城为报父仇。“操切齿曰:‘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第86页,后面又说“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在原著中杀害曹父的,其实并非陶谦的旨意,相反他并不想杀害曹父,杀害曹父的其实是陶谦的部下,他部下起了贪财之心,而陶谦呢,他在书中说:“知曹父经过,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设筵宴,款待两日。曹嵩要行,陶谦亲送出郭,特差都尉张,将部兵五百护送”,他是非常尊敬曹操的父亲的,但曹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体现出他易暴怒易冲动,以至于草菅人命。另一方面,曹操悲痛欲绝,让一群人为父亲殉葬,可见其孝心,还有他睚眦必报的性格。

师:还有补充吗?

生:第17回,页。这里就是说因为兵多粮少,曹操将大斛换成小斛,救一时之急,为了安民心,把垕当做替罪羊,这里曹操说:“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从中体现出曹操虚伪伪善,工于心计,了解人心,他的智谋之高和不择手段,是为“奸”的一面。

师:持相同观点的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第36回,页到页,曹操因为看上了徐庶的才能,所以,程昱用计把徐母给骗到林中,然后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了一封信送到徐庶那边。

师:从这个事件当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生:曹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师:你是对这一性格来补充事件。还有补充吗?

生:第36页,“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可见他多疑。

师:持同样观点的小组还有没有补充?刚才这边的小组,都认为曹操是一个奸雄,接下来有持不同观点的小组发展自己的看法吗?

No.2

英雄论

生:曹操,我认为他是一个英雄。首先我要回应他们刚刚讲的第4回中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东汉末年,本为乱世,所以文中曹操有一句话:“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但闻人语曰:“缚二杀之,何如?”在当时这句话本就很容易被误解,所以曹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选择杀掉八口人,后来二人逃亡,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将其杀害,曹操无奈之下说出:“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可见曹操是非常有远见的。接下来他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在乱世的生存之道。

师:你认为曹操作为一个英雄是因为他有远见。还有吗?

生:刚刚他们所讲第17回,页。曹操割发代首,因为他踩踏了民众的麦田,可见他是一个爱民之人,他是为民着想的。第10回,83页,曹操的招贤纳士体现了他的爱才惜才。48回,“操大笑曰:‘座上诸公与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言之何碍?’”这是曹操对部下的信任,他有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大气。其实曹操的多疑也来自于他家庭的原因,如果他有孙权那样的家庭,我觉得他是不会在乱世之中有这种多疑的行为的。

师:还有其他补充吗?

生:携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我想争议是非常大的。他们都说曹操在这个地方是有谋权篡位的想法。

师:你对此是不认同的。

生:是的,汉献帝能够活这么久,他是靠曹操的保护,否则他早就被害死了,但他还嫌自己的权利不够大。从臣子变成君王就是奸臣,我认为这是妇孺之见,汉在当时已经没落了,曹氏代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改朝换代就是反叛夺篡,那么中国就找不出合乎法理的朝代。

师:所以你是从时代的角度来看曹操的人物定位。

生:我还可能会用第21回,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事情。你们可能会说曹操过于自信,但是我认为曹操是有资本的自信,他并不是盲目,他是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毕竟黄巾起义中曹操展露出来的才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同时文中对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的评价是属实,不然这些人早就称帝了。其次,曹操对刘备是试探的一种方式,他想探一探刘备有无争霸之心,可见他的谋略。

师:这个小组中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要补充?

生:第27回,页,“操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操曰:‘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这里是对曹操对于关羽五关斩六将的佩服,他还是没有去追杀他,说明他重视人才。

师:这是作为英雄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生:第21回,页。“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见他的自信和远大志向。

师:你选的也是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章节。还有吗?

生:还有他的慧眼识英雄,善于辨别人才的特别睿智的性格。

师:请问认为曹操是英雄的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曹操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有远大的志向,就是第4回第36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体现了他的远大志向。第48回,页,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作《短歌行》,最后一句就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希望广泛地招纳人才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体现了他有儒家的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的心愿。

No.3

针锋相对

师:现在请有新的观点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首先我认为他刚刚讲的有大部分是在偷换概念。第一,“奸雄”并不代表有负面意义,“奸雄”是一个为达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但他并不是只有草菅人命的负面形象,可以有谋略,可以慧眼识英雄,可以有远大的志向,所以刚刚的论题,有一大部分没有答到点上。第二,他刚刚第一个论点“曹操割发代首是为民着想”,但从下文中可以知道,他当时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是有很大的民众基础的,所以说是因为他故作此态,做出一番爱民的样子,用来收买人心,使自己得到拥护。第三,他说割发代首也并没有人提出自斥驳,可以体现出他是一个真正的群众的主宰者,可以体现出他的刚愎自用。之前他们说曹操富有远见,去杀吕伯奢一家,但是,这并不至于说他有远见,如果你也处在那种情况下的话,你只要有一双眼睛,你就会知道这种情况是对自己不利的。第四,他爱才惜才,这也是一个奸雄可以达到的,另外,他曾经有一段残暴生性多疑的过往,72回,页,他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在地上,士兵帮他盖好被子,他就觉得士兵要杀他,就把卫兵杀了,可以见得他生性多疑、残暴,没有弄清真相就杀人,草菅人命。

师:这位同学逐条地对“曹操是英雄”的观点进行了辩驳,真是有理有据!那持“曹操是英雄”的观点的同学要不要为自己的观点维护一下?

生:“奸雄”的“奸”,难道不是贬义的含义吗?

生:你只提到了“奸”,那么“雄”呢?

生:它有“奸”的成分存在,它就是贬义的形式。

生:但也并不是说一个贬义的词就没有正面的情况呀。一个人物,他肯定有复杂性的,他会有亮面也会有暗面,不能在承认了他亮面的时候就否定了他所有的暗面。

生:《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罗贯中是不喜欢他的。所以说,如果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被当成一个奸雄对待,那是不公平的。书中作者借了许劭的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认为这句话是不对的,东汉末年本来就是乱世,曹操莫名其妙地背上了谋权篡位的锅,虽然这句话对曹操有能力上的肯定,但奠定了整本书作者对曹操的态度,因为曹操并不是作者所选择的正统,从历史角度来看,曹操在很多方面是卓有成就的。

师:两位同学就“英雄”和“奸雄”这两个词的定义上存在着很大的异议,我们先听听其他同学对这个观点的补充。

生:我认为曹操就是一个英雄,因为英雄比如说项羽,他也有他的阴暗面和他的正面,如果没有阴暗面,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生:我觉得对方的论述非常矛盾。他们一方面说奸雄也有正面,英雄也有反面,那请问你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又或者你是中立?

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那我先反驳一下对面的“慧眼识英雄”这个观点,因为,第83页,对方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就有矛盾,因为曹操招纳贤士的前期都是由荀彧来提供的人才,荀彧就像一个中间商一样,推荐了一波又一波的人,都是荀彧的推荐曹操才疑人不用,页,因嫉妒杨修的才华,曹操就把他杀了。荀彧因为触犯了曹操的底线问题,所以他因为意气用事,也把他之前的谋主给杀了。所以我觉得他们在曹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方面的观点是有错误的。

观点碰撞新思维

No.4

指点提升

师:刚才,同学在关于这两个对曹操的定位上,大家相持不下。在观点交锋当中,我们似乎慢慢发现了,不管我们把曹操定位为英雄或是奸雄,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乱世中的人,他在这里体现了性格方面的什么样的特点?

生:复杂性,多面性。

师:在刚才的观点交锋中,很多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个点展开的。老师今天借英国的一位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了两种解读人物的观点。他认为人物有两种,一种是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是指文艺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还有一种人物是扁形人物,是指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某一种性格特征被突出地强调出来。

师:很显然,曹操是属于什么?

生:圆形人物。

师:大家结合我们最近读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你觉得哪个人物是属于圆形人物?

生:《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是圆形人物。一方面从怒杀阎婆惜这一章节中,他虽然有忠义的一面,但在另一方面他也是为了拉拢人心,所以,他就是一个圆形人物。

师:宋江是圆形人物体现在他对于“义”这个字的复杂表现上。还有其他的圆形人物吗?

生:我认为吴用也是圆形人物。一方面,他对梁山和宋江义,另一方面他对百姓不义,对底层人民不义,对朱仝、对晁盖不义。

师:还有其他补充吗?

生:《三国演义》里面的关羽也是个圆形人物,因为从华容道义释曹操那里可以看出他忠义,从过五关斩六将也能看出他忠义,因为他一直心向刘备。但是他也有自负的一面,吴国发来婚书,他说:“虎女岂可嫁犬子?”可见他骄傲的一面。

师:关于关羽,很多同学可能更多的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9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