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冷知识人类阅读速度的极限,是无法突破

墨萱荐书

图书馆中的阅读

阅读是人类每天都会进行的活动,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一个词上,此时,几乎不用动脑就能提取它的意义和读音,然后把这些词连贯起来,就毫不费力地读懂了一句话的意思。

但是这个毫不费力的阅读过程,从进化的角度上看,还远远不是一套精细、完美的系统,相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反而受到很大的限制。一目十行这种事,现实生活中是少有人能做到的。更不可能在20分钟之内读完整部《战争与和平》。

由此可知,阅读的速度是有极限的,所以我经常感慨“与书籍的体量相比,人的生命太短暂了”。

对于阅读的极限,有两个重要的影响:

第一,我们视觉系统的局限性;第二,人脑中的阅读通路限制。

先来看视觉系统对阅读的影响。阅读开始于视觉感知,而我们的视网膜,并不是一个均衡的感受器。在视网膜中,有个叫作“中央凹”的区域,只有这个中央凹的中心地带,才拥有视网膜中唯一密集的、高分辨率的视觉细胞。视网膜其他区域的分辨率要低很多,这意味着,中央凹是视网膜唯一真正可以用来阅读的区域,这个区域是很窄的一部分。

“4”为视网膜的中央凹

我们阅读时,需要把文字放在中央凹中才能够加工。由于文字的排列是线性的,所以眼球在阅读的时候要不断地移动,用视觉中最敏感的区域来“扫描”文本。更不方便的是,我们的目光并不是匀速的运动,相反,它是从一处跳向另一处,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形容这个过程,叫作“眼跳”。

眼跳对阅读的速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它会导致我们很难精准地把文字对准中央凹中最敏感的区域。如此,我们很难看清,或者说看到一段文字,更别说加工理解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一次注视的信息,最多只有7~9个字母,对应到中文,也就是三个汉字左右。

当然,人可以通过训练来优化眼跳的模式,但每分钟读四五百个词,已经是我们的生理极限了。

休闲式阅读

从视觉上来讲,我们的生理局限性决定了阅读的速度变慢。做个假设,如果我们的视网膜全部都是分辨率很高的区域,那么,当我们翻开书页的时候,你所见到的正对着你的两页文字是全部可以被感知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阅读速度可以变成翻书的速度。

所以,只要我们还是通过注视的方式来阅读,阅读的速度就一定有一道不可跨越的壁垒。

接下来,还有更加重要的一项机制在影响我们对文字的信息加工,那就是我们的“阅读通路”。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你是先将文字转化为读音,再理解它的意思?还是可以直接从文字直达语义,根本不需要读音呢?

这两个问题直接决定着我们头脑中的阅读通路,也就是加工文字信息的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思考式阅读

需要在内心中先转化为读音再理解的,这种方式称为“语音通路”,看到字就能提取字义的阅读方式叫“词汇通路”。对于人到底采用那种方式阅读,相关的学术专家有过激励的争论,经过30年的大讨论,研究者们基本达成共识:对于成人阅读来说,两条通路都存在,而且是同时进行的。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当你阅读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时,你就要在心理对文字形成读音,有时甚至要读出声来,然后才能对每个文字加以理解;但是当你读童话或者小说时,就不需要这么麻烦,眼睛一扫而过,就知道这个情节讲了什么。

以上证明,语音通路和词汇通路都存在于人脑的阅读活动,根据文本的不同,他们能够自由的切换。

古代诗文阅读

当你在阅读陌生的文本时,首先启动的,就是“语音通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在读古诗的时候都要先读一遍,然后才能逐个字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对晦涩的文字信息,人是需要通过读音模式才能够识别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认知心理学》

“词汇通路”的阅读方式,就是面对易懂文字时所需要的阅读模式,所见即所懂。它所依凭的就是我们脑中的词汇库,认知心理学家称为“心理辞典”。

心理辞典的词汇量往往能达到数万之多,我们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从至少几万个候选词中找到合适的意义,来匹配看到的文字,这个过程只需要花零点几秒的时间,它所依赖的也只是视网膜上的几道光而已。

阅读在脑中两种通路间来回切换,每一次切换都会造成阅读速度的减弱,甚至产生阅读疲劳感,因此,阅读的长期有效性是不能得到保证的。

墨萱总结:

目前,突破人的阅读速度是到无解的题目,无论是从视觉,还是脑活动,人的生理功能并没有进化出与阅读完全适配的能力。这是因为,人最初的生理功能是为采集、狩猎而准备的,在几万年的进化中,人的阅读能力只是借用了这些生理功能而已,并不是真正拥有阅读的能力。毕竟文字的产生只有年的历史,对于人类从诞生至今的百万年,显得太新近了。

所以,当你听说有哪家培训机构声称能在短时间内将阅读速度提高到某个可怕程度时,我建议你要三思而后行,那几百万年都没有完成的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wh/15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