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曹操
一九二七年九月,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发表了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讲演。在这次讲演中,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这是鲁迅对曹操的一个总的评价。曹操为什么是一个英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他能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曹操出身低微,为当时的清流名教者所不齿。袁绍就公开骂他是「奸阉遗丑」。曹操自己也不无遗憾地说:「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但他并不因此而后退,而是坚决地与那些豪族集团进行角逐。鲁迅说:「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当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使用「刑名」这个工具,抑制豪族集团的势力,维护自己的权威,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错杀了一些不该杀的人。尤其是对于小民百姓,曹操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杀戮。譬如破黄巾,打徐州,就纵兵滥杀。官渡之战,一次就坑杀袁绍降卒好几万人。这都是永远不可原谅的。在思想上,曹操极力反对当时社会上盛行的那种固执守旧的所谓「清流」。譬如在用人方面,曹操便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罗致了许多有用的谋士和将才。被他称为「张良」的荀彧,以及才华出众的郭嘉,都是先后从袁绍那里来投奔他的。跟杨奉作战时,他得了徐晃。打徐州,他从被俘人员中挑选了张辽。在官渡之战中,又把张合弄到手。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的骨干力量。曹操的「尚通脱」政策,也给文学创作带来了繁荣。鲁迅说,「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文章。」我国文学史上以「梗概而多气」为标志的有名的「建安风骨」,便是曹操「尚通脱」的产物。「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诗文也写得很好。于是在他们的周围,形成了一个被称为「三曹」、「七子」的文学集团,也是建安文学的主流派。曹操凭著自己的远见卓识,结成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终于统一了北方,发展了生产,与孙权、刘备鼎足而立。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称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所以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的。当然,鲁迅当时之所以赞扬曹操,也有特定的政治背景。后来鲁迅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这次演讲时,就曾这样说过:「弟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可见,他不是为历史而谈历史,而是有感而发,赞扬曹操的挑战精神和革新精神。(文/金莜,《大公报》)
我们的使命:◎打造百年常青的生命型企业,弘扬精蕴的中国文化,实现心的解放。我们的理念:◎归零达道、达道归零;经济文化、文化经济。
鐧界櫆椋庡湪鍖椾含鑳芥不濂藉悧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㈡庝箞璧?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wh/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