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话护肤,专家教你如何远离皮肤干燥
年12月22日课程回顾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我国北方历来就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在这天会以吃饺子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阴阳相交的日子,准备迎接接下来的三九天,“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所以记得今天一定要吃饺子。
入冬以来,由于气候寒冷,空气干燥,皮肤活动机能低下,油脂、汗液分泌减少,不但干性皮肤和中性皮肤会觉得紧绷不适,干燥皱裂,就是油性皮肤也会因冷空气的侵袭、散热的加快出现干燥,起皱等缺水现象。有的人甚至会出现皲裂、冻疮等问题,那么如何让皮肤安全过冬?今天晚上我将为大家从冬至养生的角度深入解析冬季皮肤养护的一些问题。
讲师:张旭剑
简介:郑州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医师,全国中医药学会委员。
冬至的来历和古老的智慧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这一天大自然的阴气盛极而阳气开始初生。所谓冬至一阳生就来源于此。那么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时期,是古人通过对气侯和物候变化的观察,不断总结推演出来的。这里边的内在依据是什么呢?这就需要谈一下我国古人“天人相应”的哲学理念。
对于这一演变过程,古人用易经的八卦符号来形象的表示:用一条无缺口的短线表示阳,用一条有缺口的短线表示阴,并分别叫做阴爻、阳爻,阴阳爻是质的区别,用不同组合的阴阳爻组成八卦来表示阴阳量的消长。
体现在四季变化上面则是基于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而带来的各种变化,如气温的变化,日照时间的长短更叠等。所以有了春夏秋冬四季,与之相对应的是地球上万物对四季变化的适应而产生的生长收藏等四种存在状态。
古人用土圭测日晷来记录一年日照时间和太阳直射角度的变化,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这张图是十二消息卦。是六十四卦中的“泰、大壮、夬(guai)、乾、姤(gou)、遁(dun)、否、观、剥、坤、复、临”十二卦,叫做“十二消息卦”,分属农历一至十二月。农历五至十月,谓之“消”,是阳气渐渐消散的意思,十一月至四月,谓之“息”,是阳气渐渐生息壮大的意思。
冬至养生特点冬至的特点是阴气盛极,天气寒冷,而阳气开始孕育,阴阳在这一天完成交接。由于这时候的阴气还很强大,阳气非常弱小,所以体现在养生上面就要小心呵护我们的阳气。
事实上中医养生理念上非常重视阳气,一种观点认为,养生就是养阳气,因为阳气是人体有生命的外在表现,阴气则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冬至养生要点1.远寒就温,避免寒邪伤阳
冬至之后就是数九寒天,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体表和肺系统会首当其冲受到伤害。寒主收引,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在体表会造成冻疮,在内脏则会使血压升高,心脑血管事件多发。
2.按时作息,使阳气归根
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这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
3.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冬至如何进补首先从地域上说,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饮食上宜温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来补充能量;进补则以温和的温肾填精之品为主,如咱们的冬虫夏草、蛹虫草等这些温阳补肾作用的补品。
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饮食上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进补则以清养之品为主,如濡益粥等可以来清润养肺,健脾益气;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进补如红枣阿胶糕、冰糖燕窝、蜂蜜等滋补肝肾,养阴润肺之品。
分体质进补:
1.气虚体质,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乏力、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气虚当益气,此症可选用益升粥,西洋参、黄芪、党参、山药等。
2.血虚体质,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血虚当补血,此症可选用枸杞红枣阿胶糕、当归、阿胶、龙眼肉等。
3.阴虚体质,常见症候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皮肤干燥,脱屑、皲裂,舌红少苔等。阴虚当滋阴,此症可选用冰糖燕窝、蜂蜜、铁皮石斛花、黑芝麻等滋肝补肾,养阴润肺。
4.阳虚体质,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怕冷、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阳虚当壮阳,此症常可选用冬虫夏草、蛹虫草、海参等。
冬至皮肤养护冬至时令,阳气闭藏,阳气又不能提供足量的能量支持,从而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从中医气化角度分析,由于冬天阳气向内收藏,人体真阳潜藏在真阴之中修养生息,大部分外在的功能性阳气发挥在保证人的体温恒定方面,所以对津液的气化功能下降,从而出现体表津液相对不足的局面,因而会出现冬燥的表现。
另外,由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因寒冷而减慢,微循环差,有些人会出现皮肤色泽晦暗,耳朵和手足等部位容易出现冻疮。但是嘴唇上的皮脂腺分布较少,经常舔嘴唇反而造成唇部过分的干裂、脱皮。
冬至皮肤护理1.对于干性皮肤和中性皮肤,应当减少热水洗脸的次数。清洁皮肤时少用碱性大的肥皂和护肤品,预防皮脂丢失。洁肤后要搽些含油脂的护肤霜。
2.面部按摩对保护皮肤有特效,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经常化妆的人切忌浓妆和粉质化妆品。
3.选用滋润和保湿性强的营养性护肤品,以补充皮肤充足的水分和所需的营养,使皮肤增加抵抗力。如70%甘油。
纯甘油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它不但吸取空气中的水分,也可将皮肤组织中的水分吸出来,但不能用纯甘油直接涂于皮肤上。使用时要加入水配成70%甘油后再用。
4.手掌和脚跟没有皮脂腺,较容易产生皲裂,宜多用热水浸泡,并涂上油脂。
5.中性皮肤和干性皮肤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各种维生素。饮食调养可以参考上面的养生方法,也可以服用一些滋阴润燥的冰糖燕窝、蜂蜜、铁皮石斛花、红枣枸杞阿胶糕等,补充人体津液的丢失,保持皮肤水分充足。
而油性皮肤者由于内有湿热,外有寒闭,容易造成寒包火的局面而长痘,所以我们可以适当通过服用糯益粥来清理体内的湿热,又不至于损伤阳气,还可以通过开宣肺气的办法,避免寒气郁闭,从而减少痘痘的发生。
糯益粥:含有糯米、高梁、甜杏仁、白扁豆、百合。其中杏仁开宣肺气,糯米、扁豆健脾祛湿,百合清热养阴润燥,高梁化痰安神,共凑清热祛湿,开宣肺气,养阴润燥之功,清热不伤阳,养阴不助湿,宣肺不开表,是冬令护阳养阴,清利湿热的佳品.
现在点击文尾左下角“阅读原文”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wh/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