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智囊在三国演义之外的故事五千

一部《三国演义》,写尽了你来我往的斗智斗勇。在《三国演义》这部书的语境当中,要说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估计大家还是第一个想到诸葛亮,不要管历史上诸葛亮是什么样的,至少罗贯中先生以自己的生花妙笔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中国人心中智慧的化身。

而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这方的谋士基本上都属于配角,绝对站不到C位的那种,但是一个一个的也都不是等闲之辈,这一期说的是其中三位在《三国演义》情节之外的故事。

先说荀攸,荀彧的侄子。荀攸少年时就没有了父亲,一直跟着祖父荀昙生活,后来荀昙也过世的,不过荀攸倒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他们是一个大家族,而且属于社会上层,衣食无忧是一定的。

荀昙过世之后,他的老部下张权申请要给荀昙守墓。守墓的话就不是一天两天了,基本上就是这辈子就搭在里面了。您看佘家从明朝末年就给袁崇焕守墓,一直到现在。所以大家都很感动,这样的人太难得了。当时荀攸只有十三岁,他觉得这个事情有问题,就找到自己的叔叔荀衢,说:“我看这个人脸色不对,他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啊。”荀衢一琢磨,好像是这么回事儿,让人把张权带来一审。果然,他是杀了人逃亡在外,想要借着守墓给自己找个掩护,防止被捉拿归案,将来等风声过去,再想办法脱身。这下,大家都对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刮目相看。

再说说贾诩,他被察举出来当了郎官,也就是政府办事员。后来得病了,辞职回家。半道儿遇到了叛乱的氐人,氐人是当时西部胡人部族中的一支,后来的“五胡乱华”里面的“五胡”也包括他们。

当时这些氐人把贾诩和跟他一路同行的几十个人都抓了,一般来说,当时如果落在氐人手里,下场都不会太好。但是贾诩有主意,他跟氐人说,我是段熲太尉的外孙子,你们不要伤害我,把我安全送到,我们家必然会厚厚地报答你们。

太尉段熲当年长期镇守西部边陲,在胡人部族当中有很强的威信和震慑力,当时这些胡人部族都害怕段熲。其实贾诩根本跟段熲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就是脑子快,胆儿大,敢忽悠,再加上当时这些胡人头脑也比较简单,不知道这个外孙子也有假冒的。跟着贾诩同行的人都被杀了,就贾诩活下来,氐人还一路护送他到了安全地带。

最后一位说的是程昱,他在老家东阿也是社会知名人物。黄巾起义席卷中原,东阿县的县丞跟黄巾军有勾结,在城里面放火烧仓库,制造混乱,响应黄巾军。

这个举动真把县令吓着了,直接翻城墙就跑了,别的不说,腿脚还真利索。这一下子县里面没有领导了,一下子乱套了,县政府工作人员和老百姓都慌了,拖家带口,扶老携幼逃出城来,上了城外的渠丘山。

大家都想着怎么保命,程昱脑子比较清楚,让人回去侦察,发现王度虽然拿下了县城,但是没有守在城里,而是在城西边五六里的地方驻扎。程昱找到县里面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贤达薛房,跟他说:“我看王度这帮人不怎么样,县城都拿下来了,却不在里面驻守,说明他们只想抢点儿钱财,没有大的志向,不想以东阿县城为基地攻城略地,现在县城空着,他们不要咱们要,咱们带着大伙回去吧。县城城墙又高又厚,而且存粮充足。咱们回去,再把县令找回来,坚守一阵子,王度这帮人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等到他们疲惫了,咱们可以出其不意,直接打败他们,县城就安全了。”

薛房很同意程昱的主意,但是跑到山上的那些个县政府工作人员和老百姓不干,他们一听贼在西边,那咱们在东边很安全啊,干什么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跑回西边去呢。

大家都不动,这下薛房也没辙了。不过程昱有辙,让自己手下人悄没声地举着旗帜爬到了东山顶上,然后摇动旗帜,特意让这些避难的看见,然后程昱大声招呼大家:“贼人已经打到东边来了啊!”然后自己带头往县城方向跑,大伙一看果然有旗帜,一片慌乱当中也分不清这些人到底是谁。而且在一片慌乱当中,属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大家脑子里都是乱的,只要有人带头儿,其他人肯定跟着跑,哪怕是跳河,他们也跟着走,这种状态下人的大脑和羊的大脑没什么区别,都不会思考,跟着领头儿的走。

程昱就带着他们跑回县城,又把县令召回来,布置防守。王度这些人一看城里又被占了,回过头来攻打县城,已经打不下来了,原来他是从城里发动,轻易就搞乱了,现在想要从城外面打回来,那可难了。王度打了几次,打不下来,就想撤到别的地方去,这个时候他们的队列和秩序是最乱的,程昱抓住机会,带着城里的人开城门杀出去,直接把王度的队伍打垮,王度带着残兵败将逃跑,东阿得以保全。

请按住或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zz/12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