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性死亡
案例
上一篇文章: 201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实践指南 下一篇文章: PPIs增加肝硬化患者继发感染风险
广东遂溪一70-80头母猪场,3月初出现发烧以及呼吸道症状,当时猪场兽医用头孢、清开灵、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等针剂对猪群进行治疗,连续注射3天后症状没有的到明显改善。
后发现各阶段猪群背部出现出血点,并有一头母猪死亡,又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预混剂、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土霉素预混剂等进行拌料,治疗7天后仍没得到好转,并陆续出现不同阶段的猪只死亡。
解剖发现:死亡的母猪肺部发白、腹部、颈部发红、鼻腔流黄白色液体;死亡的育肥猪肾脏泛白并有坏死灶、肝脏白色坏死小点、脾脏边缘呈锯齿状、肺脏肿大出血、气管中含大量泡沫状液体;产房小猪个别出现心肌炎并有呕吐、神经症状等。
据了解,该场小猪的伪狂犬疫苗是在解剖前4天免疫的。抽取母猪、小猪、育肥猪的血液进行检测,发现蓝耳病毒、圆环病毒(均未免疫)抗体呈现阳性,并在血液中检测出了原虫。
解决方案于是将用药方案改为如下:
牧可驱1kg+地美硝唑2kg,拌料一吨,连用10天;停药1天,
维生素c可溶性粉,拌料一吨或兑水斤,连用5天;
停药2天后,待猪群稳定,注射圆环疫苗;紧急接种圆环疫苗和蓝耳疫苗;
15天后,全群用替米考星1kg+板青颗粒2kg,拌料一吨,连用15天。
案例分析该场疾病情况比较复杂,母猪主要是多种病毒性疾病加上血液原虫感染引起的死亡;育肥猪主要是伪狂犬、圆环、低致病性蓝耳等多种病毒性感染,继发引起巴氏杆菌细菌感染导致的死亡;产房小猪主要是伪狂犬病导致的死亡。所以除了驱虫和抗细菌继发感染外,还应用板青颗粒和维生素c进行抗病毒和解毒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hl/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