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历史形象是如何被定型为ldquo

岁月的的长河奔流不息,犹如人生旅程的写照。曹操,就像一个千古绝唱,为各朝各代为人们所唱响,历经千年,余音绕梁,久久回荡。纵观中国历史,人们对曹操的态度有所不同,无论是个人评价标准还是社会阶层的差异,曹操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同发生变化。

《三国志》是一部史学巨著,记录了自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六十多年的历史。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少年好学,有志于著史,是著名史学家憔周的弟子。西晋初年,奉皇帝的命令,陈寿完成《三国志》的著述。《三国志》的突出特点是尊魏为正统,因而陈寿著史的时候,对曹操有较高的评价。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作为这个时期杰出的英雄,是决定历史走势的人物。陈寿笔下的《三国志》是这样评价曹操的: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擎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评价曹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曹操是当时的豪杰,陈寿视袁绍为曹操最大的政治敌手,从侧面肯定了曹操平定北方的历史功绩;其次、将曹操与申不害、商央、韩信、白起作对比,赞扬其谋略超群;最后,在众多人物之中,曹操拥有超出其他人的特质,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由此可见,陈寿对于曹操的评价是相当正面的,肯定曹操的政治功绩,赞扬他的智谋超群,是一代英雄豪杰。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作为正史,注重的是将重大史实罗列。世人认为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肯定了陈寿著史的地位。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陈寿对曹操的评价较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陈寿尊魏为正统,对曹操多正面赞颂而较少负面评价。但是《三国志》从某种角度上其叙事过于简陋,这也是一种遗憾,因此宋文帝命裴松之补注,以充实这段历史。裴松之精通史学,学问渊博,通过查补缺漏,纠正谬误的方法,竭尽平生所学,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创作。尽管该书叙述“颇伤杂芜”,部分内容有累赘之嫌,但其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裴松之所引用的资料,凡正史、野史、民间说法、官方说法等等都被选用。这些材料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形象。曹操作为三国人物的典型,其形象在裴松之注中也逐渐丰满,更重要的是使曹操的形象呈现出开放式的评价格局。一方面,裴注对曹操的军事武功及其英雄形象进行肯定,另一方面其它史籍中的很多说法对曹操性格方面做了很大的补充,进一步丰富了曹操的形象,使其更加生动、真实。

《世说新语》,作者南朝刘义庆。所谓帝王将相被文人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hl/9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