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刘备避讳为曹操夸张

《三国演义》(84)

为刘备避讳为曹操夸张

比如说“史录”当中有一种记载,文本当中有一种记载,说刘备下令因为天旱而禁酒,不准造酒,甚至不准百姓喝酒,也不准卖酒,甚至在百姓家里搜查出来了酿酒的工具,这个百姓也要被抓捕起来。你有可能酿酒,所以我把你抓起来。有一天,刘备和他的谋臣,谋士简雍在街上行走,看见一个男子在前面走路,简雍就说:把这个人抓起来!刘备很奇怪:这个人平白无故,你抓他干什么?简雍说:这个人有奸淫的工具,因为是个男性么,他有奸淫的工具,所以就像百姓家里有酿酒的工具一样,不能不抓。你有这样的工具,就意味着你准酿酒,所以一定要抓。这就是咱们讲到中国文化当中有一种东西叫“谋反”,我也经常讲到这个,叫“谋反”,“谋反”不是你已经反了,而是你想要反;只要你想要反,我就可以把你抓起来,所以你有酿酒的工具,就把你抓起来。跟一个男子一样,他在路上行走,毫无过错,但他有奸淫的工具,就把他抓起来,这是很荒唐的。那么刘备听了以后,马上恍然大悟了,就把那些有酿酒工具被抓起来的那些百姓给放了。从这个小事你可以看出来,刘备的一些政令是非常残暴的。当然不仅仅是这样的事情,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而这样的故事小说家是绝对不讲述的,因为有损于刘备的形象。

而对于曹操,小说就有意选取那些自私、残忍、多疑等等的记载,而尽量回避他的正面品德,比如曹操那种过人的政治才华、曹操那种超人的军事才华、曹操的文学的天分,小说中都是尽量地回避或者很淡化地描写而没有加以张扬。

比如说“误杀吕伯奢”这个故事,我前头讲到了,成为曹操的第一大的罪状,成为表现曹操非常利己主义一个非常生动的文本。而这个文本在史书上原来是怎么记载的呢?在《魏书》里记载,曹操经过吕家庄的时候,吕伯奢不在家,是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看到曹操的行装非常丰厚,虽然逃窜还带着很多东西,所以就想趁火打劫,想抢曹操的行装,所以曹操不得已把他们杀了,没有杀吕伯奢的事情。

在《三国志》注里有记载,吕伯奢有五个儿子,这是另外一个不同的记载了,吕伯奢有五个儿子,对曹操盛情款待。但是曹操多疑,误会他们了,所以杀了吕家的八个人,逃走了,但是也没有杀吕伯奢,杀了八个人,小说的确写进去,没有杀吕伯奢。还有一则记载,也是收到《三国志》注里头,不同的记载。《三国志》注有一个特点,就是传闻轶词都加以记载。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史录”就是不同的史书的记载,有不同的文字,它都给收集起来了,让大家互相参看。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即使是“史录”,也有不同的文本,你很难说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所以这叫传闻轶词,这是原来评价《左传》的时候讲到的这样一种特点。

那么另外一个注的记载就是,曹操听到吕家后边碟子碗都响,误会了,以为人家要动手,然后就先下手为强,把人给杀了。杀完以后,当时杀了吕家的人以后,“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不是对吕伯奢的死说了这段话,而是被他误杀的吕家的人他“凄怆”地说了这段话。“凄怆”是什么一种情感呢?是一种伤感、悔恨的情感,就是杀人是杀了,但是非常伤感,非常悔恨,从这里多多少少表现出曹操还是人性未泯的,只是为自己开脱,“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以也没有说杀吕伯奢。小说加以改写,不只写曹操误杀了吕家的人,还刻意描写曹操故杀吕伯奢,使陈宫都觉得曹操是狼心狗行之徒,绝对不可以容忍。同时,要写杀了吕伯奢,明明是故杀吕伯奢,还要很坦然地说,“凄怆”两个字没有了,非常坦然地说:“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就把曹操极端利己主义的那种残暴、残忍的那种性格加以极大的夸张,极大的夸张化,奠定了曹操一种最基本的性格,作为奸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这很有趣,这都是“主题先行”造成的一种结果,也就是在“主题先行”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文学的写作,这是虚实处理的第一种手法。

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启功先生,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代文化等。出版《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杂志编委等。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系访问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华圣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在本项目中,郭英德讲解“四大名著”和古典文学阅读指导。

长按







































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
白殿疯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ys/6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