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害及防治

微血管一般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微米以下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微血管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其占体内血管的90%,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部分。临床上很多疾病都和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比如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PCI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近年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病变。临床上常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并发器官病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预后的决定因素。目前,关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人员主要从微血管壁的病变、微血流紊乱和微循环血液理化特性的改变等方面进行探索。这三者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并形成恶性循环。

  微血管壁的病变正常微血管壁以基底膜作为基础。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较早表现。当基底膜增厚严重时,受累的微细血管可部分或全部阻塞,引起组织缺氧,以致病变持续不断加重。内皮细胞损伤在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亦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血流不畅、淤滞,以致阻断,使体内组织处于缺氧状态。

  微血流紊乱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变化,也是重要的始动机制。在糖尿病的早期,无论是在肾脏、视网膜或是在其它周身组织中,一般均先有血流量增加和高灌注状态,这种血流动力学异常是最终导致微血管病变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分子蛋白质可经微血管外渗和沉积于管壁。

  微循环血液理化特性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血液黏度取决于血浆黏度、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数量及其物理性状。当糖代谢紊乱时,红细胞聚集性增强,释放氧的功能异常,血小板高黏附及抗凝血机制异常,使全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及淤滞,造成管腔狭窄和微循环障碍,这些因素均促进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全身性的,所以对机体易造成广泛性的危害:

  一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的表现有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可使视力发生障碍,继而导致失明。

  二是糖尿病性肾病:肾脏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弥漫性及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或完全性玻璃样改变,导致肾病,肾功能衰竭,也可因尿毒症而死亡。

  三是滋养神经的血管广泛硬化:引起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如周围神经系统等损害。

  四是心脏的微血管病变:可发生糖尿病性心肌病而诱发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除此以外,糖尿病的微循环改变不仅主要反映在肾脏和视网膜的微血管床,也同样累及其它末梢微血管床,如四肢、皮肤、皮下组织、骨骼肌等。

  在糖尿病的早期,病情控制不好时,可出现微血管改变,代谢异常得到纠正后即消失,呈可逆性。如病情长期控制不佳,则可引起不可逆的病变。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微循环障碍具有多靶点改善作用。其中,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可以清除过氧化物、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抗白蛋白渗出,抗血小板聚集;而三七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抗血小板聚集,抗白细胞黏附。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防止视力的下降和失明,并且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中发挥作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也有很好的效果。









































白癜风治疗
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z/1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