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举,以德用才试论三国演义中

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走 http://www.xxzywj.com/m/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21世纪,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人才。这是一句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话语,我想要是曹操听到了,这个公元2世纪的北方霸主一定是不能再同意了。

建安十五年,曹操便发布了自己的求贤令,令中也没啥废话,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唯才是举,看得而用之”,通俗点来讲就是,我只凭才学选拔人才,你有才学就能被重用。

这句话为什么有划时代的意义呢?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平凡不过的选贤令,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

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我们还得从汉代说起。汉代选拔人才的标准,其实是道德。因为在没有统一考试之前,只有比如孝顺这种标准,是最好考核的。才学考核,在造纸术,印刷术没有大规模引用之前,是很难考核并且很容易私下运作的。

所以曹操用“唯才是举”代替了“唯道德是举”,这无疑拥有跨时代的意义,更为那些道学先生所摒弃,但是却也聚拢到了一批真正有才华的人,为他的霸业打下了基础。

曹操后来又在公元年,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眼看着曹魏阵营里的优秀人才一个又一个离去,他深感人才不济,又苦于自己时日无多,恐怕自己事业无继,又两次下达了求贤令,这次则更加直白,从名字就看得出来,一个是《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还有一个是《举贤勿拘品行令》,这着急的样子,就好像在说,只有你有才,都到我这里来,啥都不要管。

而在他创作的诗歌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他的爱才之心,渴求人才的心理。他说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是谁?是“一饭三吐哺”的良相,曹操用这个典故,正是藉此表达自己渴求贤才的急切心情。

也正是因为曹操本人的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终曹操一世,帐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正是凭借这支力量,曹操平黄巾,灭袁绍,驱马超,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时期,正是世家大族的形成时期,以“四世三公”的袁绍为代表的世族,在无形中压缩了寒族人家进步上升的道路,而这些世族大家,在某种意义上,也对皇权形成了威胁,中央都是他们的人,皇帝离开了他们根本玩不转,这也是后来曹丕采用九品中正制的原因,而曹操作为一代雄主,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威,只能发布招贤令,广求贤才,以此来制衡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

而更可怕的是,汉末风云骤起,各地豪强割据,形成了一个个政治军事集团,就是我们俗称的军阀,他们拥兵自重,为了争夺土地和掠夺人口,彼此之间互相混战厮杀,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曹操出身虽然富贵,但是确实宦官背景,经常被那些自诩清高的世族所轻视。所以他在起兵的刚开始,势单力薄,无资可籍,而他的主要对手袁绍、袁术两兄弟,则是兵强马壮。

袁绍,袁术兄弟是四世三公的大世族,就算是事业初创期的刘备,也有一顶汉室宗亲的帽子让他在那个乱世崭露头角。

和他们相比,曹操的身世使他既不能像刘备那样打着效忠汉室的旗号,聚拢效忠汉室的人才;又没有条件像袁绍那样雄踞冀州,带甲百万,用自己的实力引来许多人投奔。

于是为了争夺天下,曹操因此深感人才的贫乏,为了和他们竞争,他因此多次倡导“唯才是举”,对于人才的要求,可以说是降到了统治者所要求的冰点。德才兼备自然更好,但是对他来说,是有才之人便行。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我们费了一些笔墨说曹操的唯才是举,而曹操的用人之术,好像一直被人诟病。好像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多疑,又猜忌,不敢放权。其实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曹操固然有这些毛病,但是他在具体的用人之术上,仍是很有一套。

曹操是一个很知人善用的领导,以适当的授予正确的人,这是领导者必备的才能。

曾经有一次,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下宛城,兵锋指向合肥的时候,当时守卫合肥的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的七千人。张辽有勇有谋,能统率大局,乐进稳健,李典儒雅,但这三个人“皆素不睦”。曹操根据乐进擅长守城,张、李擅长征战的特点,对合肥的防御做了具体的安排。曹操择人任势、取人所长,使三人从“皆素不睦”,到精诚团结,结果大败吴军。

我们多说曹操不能容人,好事者还举出了孔融的例子,但是从他对待陈琳的态度上来看,曹操的度量,也是很大的。

陈琳何人?建安七子之一,文采出众,原为袁绍记事,撰写《讨曹檄文》将曹操痛斥得骇然汗流,透风病一下子就好了,后来曹操击败了袁绍,众人本以为他要处死陈琳,但是曹操赦免了他,慷慨的赐给他官职,曹操的度量可见一斑。

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小故事,说是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一批信件,全部都是曹操的部下和袁绍暗通款曲的信,当时有谋士提了一个建议,“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一把火都烧了。

曹操还颇为尊重,爱惜人才,因为曹操犯了一个自己的错误,逼得张绣反叛,在此过程中,曹操的侍卫长典韦和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皆死于战斗之中。

战斗结束后曹操亲祭典韦,对众将说:“吾折孝子、爱侄,惧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第二年曹操行军至襄城,到渭水时,又触景生情,在马上放声大哭,说:“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之魂。众将因此深受感动,更加敬服于曹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正如他的一句诗“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z/14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