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专题湿疹,干燥,口水疹,红脸蛋,
天儿慢慢凉下来,冷风一吹,加上天气干燥,宝宝接二连三的皮肤问题都出来了,当妈的看着好揪心。中亿孕婴给大家汇总了秋冬季的护肤要点和几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今儿给大家讲讲秋冬季的护肤要点和几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糕妈的秋冬季护肤三部曲,要谨记哦。爸爸、妈妈们赶紧收好这篇,难免碰上有需要的时候哈!
第一乐章保湿,再保湿
皮肤皲裂
3岁以下婴幼儿的皮肤含水量明显高于成年人,每到冬春季节气候干燥的时候,宝宝的皮肤比较容易失水,看上去没有光泽,干燥、起皱、脱屑、发红,甚至会出现皴裂。最容易出现皴裂的地方就是暴露在外面的小脸蛋和小手背。
小问题,做好保湿工作就可以解决。
红脸蛋
由于宝宝的皮肤角质层较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易导致皮肤发红。常常冷水一吹或者进入温暖的室内(开了暖气的家里、商场),就会像抹了腮红一样,变成呆萌的小红脸蛋了,看起来有点像“高原红”哈。
这个是完全正常的,妈妈们不用担心。进入室内为宝宝适当脱掉外衣,补充一些开水即可,无需担心也无需特殊处理。到了没有空调的地方,红脸蛋又变白嫩了哦。
洗完澡发现脸蛋和身上的局部皮肤变红,也是一样的道理,注意控制洗澡水温。
湿疹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小儿时期以婴儿湿疹最常见。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3个月,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半岁后逐渐减轻,1岁半后大多数病儿逐渐自愈。皮疹呈多形态,伴有瘙痒、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态开始为散发小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可见小水泡,黄白色鳞屑及痂皮。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即过敏),它的发生除宝宝接触了致敏物质,如奶、鱼、虾、肉、蛋等中的蛋白质外,还与宝宝皮肤娇嫩、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丰富、内皮含水及氯化物较多有关。此外,机械性摩擦、肥皂、唾液、溢奶等的刺激也是一种诱因。
婴儿湿疹分为三型:一是脂溢型:多见于生后1~3个月,以颜面部为主。皮肤潮红,覆盖黄色油腻性鳞屑。二是渗出性:多见于3~6个月肥胖者。表现为开始在头面部,以后可蔓延全身。面颊出现红色小丘疹,小水泡及红斑。可有红肿、糜烂、渗出,黄色结痂。三是干燥型:多见于6~12个月,出现在面部、躯干、四肢两侧。表现为丘疹、红肿鳞屑及结痂。
婴儿湿疹4大原因
婴儿湿疹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时难于明确。常见的4种原因如下:
遗传因素
湿疹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双方中的一方曾患有过敏性疾病,或曾得过湿疹,那么小宝宝得湿疹的可能性很大。
食物因素
对于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牛奶(包括牛奶配方奶)中含有大量异体蛋白,极易引起过敏,是让宝宝得上湿疹的罪魁祸首;如果妈妈食用鸡蛋、鱼、虾、蟹、巧克力、果糖等都可能会引起宝宝过敏,根除宝宝湿疹的关键在于明确引起过敏的物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湿疹,羊毛织品、人造纤维衣物、花粉、螨虫、汗液、尿液、空气干燥等都可能引发湿疹。
精神因素
情感因素也会让宝宝受到影响而患湿疹,精神紧张会使湿疹加重。
婴儿湿疹防治7个绝招
1.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5.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6.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7.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医生的意见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已有研究证明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有助于调整婴儿的免疫系统,降低婴儿湿疹,以及避免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露伊儿、云南七草、芷御坊,都是适合用来护理湿疹的低敏保湿润肤霜。
轻度的湿疹,做好保湿工作基本就能自愈。对于中、重度湿疹的治疗,外用激素药膏是首选。有破口流水合并细菌或者真菌感染的湿疹,还需要联合使用抗感染的药膏。外用激素药膏和抗感染的药膏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不会对宝宝有什么大的伤害。
宝宝冬日保湿Tips
给宝宝洗过手脸后,要立即擦干,避免冷风直吹,擦干后一定要涂上润肤的产品;
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室内湿度应控制在50-60%,可采用加湿器;
冬季洗澡每周两次左右即可,不用过于频繁,不用每次都使用沐浴露,洗澡水温在37-38度,不要过热;洗完澡后为宝宝涂抹润肤霜;
如果皲裂非常严重,应该咨询皮肤科医生使用一些处方外用药;
6个月以上的宝宝,适当多摄入一些温开水;
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
第二乐章局部干燥隔离
口水疹
宝宝若常流口水,会造成嘴巴周围皮肤的粗糙、脱屑、发红,甚至出现小裂口,这就是口水疹。
对付口水疹,首先要注意擦拭,使用柔软的面巾或口水巾轻轻拭去口水,避免擦拭时的摩擦给皮肤带来二次损害。其次,宝宝睡觉时在嘴边抹点橄榄油,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最后,年糕妈自己深有体会的一点,给宝宝系上三角巾很重要!口水流出来了可以被下巴上的纯棉三角巾吸收,对皮肤的刺激就小多了。
红PP
宝宝的屁屁问题是永恒的话题,妈妈们为了买块货真价实的日本尿布也都是蛮拼的。红PP不是小婴儿专有的,学会独坐的7-9月龄宝宝也是尿布疹的高发时期。
天热的时候,宝宝红PP了一般建议敞开透气,或者白天使用尿布,冬天可不太好处理啊,尿湿了裤子首先洗晒麻烦不说,也很容易造成宝宝着凉。那么冬天红PP如何处理呢?
大便后用清洁的温水清洗干净,然后涂擦护臀霜;小便后不用每次清洗。保持臀部皮肤干燥是预防尿布疹的关键,糕妈最经常的用的办法就是洗完PP之后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干,然后抹上露伊儿护臀霜。此外还可以用局部烤灯,家里可用比较高瓦数的灯泡来烘烤PP,但是此举一定一定要注意避免烫伤。
冬天换尿布还有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保暖(说的是我大包邮区,北方暖气妈妈请注意素质,不要出来得瑟),糕妈一般是把年糕抱到卫生间里,打开暖风机(直接出热风的那种,不用预热),因为卫生间的空间不大,很快就热起来,洗PP的时候裤子扒光也毫无压力。
老妈子多唠叨一句,大家对于PP稍微宽容一些,偶尔一点红也没什么大事,不用急得就要跳脚了,注意不要发生破溃、感染就好。
第三乐章别捂太热
热疹
热疹俗称痱子,特征是边界清晰的小粒状红色皮疹,严重时皮疹内会出现乳白色脓性液体。热疹不是夏天才有的吗?Nonono,很多宝宝,尤其是3个月内的小婴儿因为穿盖过多,无法进行正常的散热,冬天也会发生热疹。尤其是家里开着取暖设备,依然把娃裹成粽子的。
热疹是咋来的?热的呀!那咋整好?弄凉点儿呗!
控制室内温度,一般在22-26度之间比较适宜。减少穿盖,以手部偏凉、颈部或后背温暖为标准衡量宝宝穿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换衣服。对于比较重的热疹,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
热疹不需要其他特殊处理。
说到这里就顺便多说一句,冬天切不可盲目给宝宝捂得太热哦,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可能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甚至是呼吸、循环衰竭。各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心疼孙儿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z/3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