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15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
文献信息1
HoTC,HoA,ChenMS.Vitrectomywithamodifiedtemporalinvertedlimitingmembraneflaptoreconstructthefoveolararchitectureformacularholeretinaldetachmentinhighlymyopiceyes.ActaOphthalmol.Jul5.doi:10./aos..[Epubaheadofprint]PubMedPMID:.
高度近视眼发生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玻切、硅油、气体,内界膜剥除、后皮质剥除等方法的组合通常能使视网膜能够复位。但黄斑裂孔的闭合常常不尽如人意。硅油填充状态视网膜复位,但硅油取出之后,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屡见不鲜。
以下为台湾国立大学的何子昌老师的方法:
玻切后,视网膜下液不刻意引流,ICG染色,黄斑裂孔颞侧内界膜撕出一条细线,如上图。
制作°C字形的内界膜瓣,朝向黄斑裂孔,距离黄斑中心凹约0.5PD时止。内界膜瓣靠中心凹侧不撕断,内界膜瓣的大小约1.5PD
将内界膜瓣翻向黄斑裂孔并覆盖。
气液交换,视网膜下液始终未引流,内界膜瓣覆盖于黄斑裂孔之上。
示意图,红色的表示黄斑裂孔。
橙色的区域表示内界膜裸露的区域,绿色的区域表示内界膜瓣覆盖的区域。
玻腔填充15%的C3F8。术后患者保持鼻侧卧位2小时,然后俯卧1周,气体完全吸收之前避免仰卧。
17例患者18只眼,17只眼视网膜复位(94.4%),1例出现视网膜下液,13个月后吸收。黄斑裂孔在18眼中,均闭合。16眼视力提高,2眼不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我非常惊叹的结果。
62岁女性患者,-13.25D近视,32.5mm眼轴。A图为术后11个月OCT,显示黄斑下仍有积液,但黄斑裂孔闭合。B图为术后13个月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已自行吸收。
术前可见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OCT诊断明确。
术后可见黄斑裂孔已完全闭合。箭头所指为翻转的内界膜。
以下资料为74岁女性患者,-13.0D近视。
术前可见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术后两月,可见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但椭圆体带尚未恢复。BCVA为0.1。
术后7月OCT显示椭圆体带较前有很大恢复(特别是靠鼻侧的部分)。BCVA为0.5。
文献信息2
SasakiH,ShionoA,KogoJ,YomodaR,MunemasaY,SyodaM,OtakeH,KuriharaH,KitaokaY,TakagiH.Invertedinternallimitingmembraneflaptechniqueasausefulprocedureformacularhole-associatedretinaldetachmentinhighlymyopiceyes.Eye(Lond).Apr;31(4):-.doi:10./eye...EpubDec2.PubMedPMID:;PubMedCentralPMCID:PMC.
在这篇文献中,有两种方法的对比。同样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分为内界膜翻转(组1)和内界膜剥除(组2)两种方法。其中组1黄斑裂孔闭合率为%(6眼),组2黄斑裂孔闭合率为55.5%(9眼中的5眼)。
也就是说单纯靠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远低于内界膜翻转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z/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