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吴万夫卷
吴万夫,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百花园》编辑部。迄今已在《清明》《四川文学》《山东文学》《啄木鸟》《中国文化报》《文艺报》《工人日报》等全国数百家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二百余万字。小说处女作《阿香》年被郑州电视台拍摄成电视剧。作品荣获梁斌小说奖、第三届河南省文学奖、第七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飞天》小说奖、《人民文学》散文奖等各类文学奖项五十余次。中短篇小说被《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作家文摘》等转载。部分小说、散文作品被收入上百种选集选本及中小学语文教辅教材。多篇小说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卷的分析题。数篇小说被译介至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其中,小说《坠落过程》被土耳其大学教材《汉语阅读课教程》下册第五课选入。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等十余部。
我喜爱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吴万夫卷
目录
坠落的过程
熬鹰
我欠王鸽一枚蛋
意外
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坠落的过程》吴万夫著四川文艺出版社年2月
坠落过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天,她从菜市场买菜回来,走到距离自家楼房不远的马路那边,突然看见了三岁的儿子正爬上阳台的栏杆。那是一幢三层建筑物。按最迅捷的速度计算,从楼下跑到楼上,尚需一段时间,何况她当时还在马路的这一边。她的心猝然悬到嗓子眼儿,紧张得窒息了一般。她清醒地意识到儿子一旦跌下来的最终结果:即使不摔成肉饼,也会摔个头破脑裂!她像一尊泥塑木雕,立在那里痴傻了一般。在她看见儿子的同时,儿子也惊喜地发现了她。她下意识地摆摆手示意儿子赶紧爬下阳台,离开危险地段。可是儿子却错误地理解了她手势的意思,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向她扑来——儿子一脚踩空,跌了下来。“儿子——”在那一瞬间,她的一声杜鹃啼血式的尖利呼叫扎破了所有人的耳膜,剑一般划破了城市晴朗的上空。所有的行人和车辆便立即如刀刻般地定格在那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人们似乎都看见她儿子所处的绝境。有人痛苦地闭上眼睛,有人眼睁睁看着她的儿子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像一只翻飞的小燕子,倒栽着跌下来。人们知道那个场面将惨不忍睹,一个个都埋下了头。但谁也不会想到,就在他们闭上眼睛的一刹那,却有一道黑色的旋风,从他们的眼前呼啸而过,绕过所有的障碍物,穿过一条十几米宽的马路,向孩子坠落的地方冲去。当人们回过神儿来的时候,发现她正跌坐在地上,三岁的儿子在她的怀里哇哇大哭。儿子安然无恙。她却脸色惨白。好奇的人们纷纷围拢上来,问长问短。有人对她惊叹不已,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因为按照距离和坠落速度,她根本不可能赶到并稳稳接住孩子。可是当时的现场,除了她又没有第二个人——不是她,还会是谁呢?当人们再三询问时,她却嘴唇乌紫,汗珠涔涔,蓦然昏厥过去。后来,市电视台知道了这件事,决定以《母子情》为题拍摄一部反映社会伦理的教育片。导演请来了特技摄影师,依照她的儿子制作了一具形态逼真的模型。可是她拼命冲刺,气喘吁吁,总是在模型坠地后的好长时间才能赶到。导演很着急,试拍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干脆请来了一名运动员作为她的替身演员,但运动员使尽浑身解数,仍是不遂人意。人们永远没有看见那个真实的坠落过程。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多么神奇的母爱的力量啊!原载于《飞天》(年第11期),并获当年“飞天”二等奖,后被《中外期刊文萃》、《东西南北》、《传奇文学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入选《小小说选刊》增刊《小小说十才子集》,并被土耳其大学教材《汉语阅读教程》下册第五课选入。《捡回的忧伤》吴万夫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熬鹰
大别山绵延数百里,到孙铺镇杏山时,更显莽莽苍苍,树木葱茏,林深叶茂,遮天蔽日,雉鸡寻觅,鹞鹰盘桓,兔走狐奔,更给古老神秘的杏山衬托无限生机。仓爷是生活在杏山脚下的一个老猎户,也是方圆百里唯一的熬鹰能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仓爷的腿脚已不再灵便了,打猎是肯定不行了,提一杆猎枪,为追撵一只兔子或是狐狸,穿梭在丛林里疾走如飞,已是遥远的事情了,成为他永久的回忆。仓爷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在家里熬鹰。熬鹰是一件颇为苦累的活计,几天几夜,人与鹰就那么对峙着,不吃不喝,谁也不眠,直至一方最终败下阵来,才宣告熬鹰的结束。一场活儿下来,开始还桀骜不驯、斗志昂扬的鹰,这会儿羽毛凌乱,蔫头耷脑;熬鹰的人,也眼布血丝,形容憔悴,走路不稳,踉踉跄跄,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若大病了一场。可以说,熬鹰,完全拼的是心劲,是一种精神的较量。仓爷七十三岁这年,在杏山上又逮住了一只鹰。这只鹰,个头虽不大,但野性十足,自仓爷逮住它的一刻起,就没有消停过,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左冲右突,扑腾挣扎,试图逃离笼子的束缚。仓爷递给它水和羊肉,它睬都不睬,扇着翅膀,带起很大的风,将仓爷手中的碟子都打翻在地。几天过去了,这只鹰的野性丝毫无减,仓爷伸手探进笼子,想摸摸它的羽毛,猛不防被它铁钩一样尖利的喙,拉下一道深深的口子,顿时血流如注,流血不止。仓爷在心里说,自己真正碰上了强劲的对手啦!熬鹰是从这天夜晚开始的。仓爷用一条铁链子,将鹰拴在一根悬挂的横梁上,横梁摇摇晃晃,鹰就在上面不断地来回扑腾。仓爷说,横梁的晃动,以致鹰在上面不停地运动,这样可以锻炼掉身上多余的脂肪,更利于以后捕猎。熬鹰就从这时拉开了序幕。仓爷手持一根棍子,守候在鹰的面前,人与鹰,就开始了旷日持久地对峙。熬鹰的日子里,是不给鹰任何吃食的,包括一滴水的饮用;仓爷也是不吃不喝,一直陪着鹰熬下来。熬鹰,就是磨掉鹰的野性,让一只桀骜不驯的鹰,最终对人服服帖帖,俯首称臣,随时听从人的召唤和役使。熬鹰的日子是非常艰难而漫长的,仓爷守候在鹰的跟前,时刻观察鹰的一切。那鹰,精力充沛,斗志昂扬,没有丝毫就范的意思。它的双爪紧紧抓住来回晃悠的横梁,用铁钩一样尖利的喙,不断啄击腿上的铁链子,每啄击一下,喙与链子都会发出金属的撞击声,异常刺耳。鹰似乎已意识到,它的自由,是与这根铁链子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啄断腿上的链子,才能重回蓝天,自由翱翔。鹰意识到这一点,就执著地啄击着,每啄击一下,都像啄击在仓爷的心上,让他担心鹰随时都会啄断链子,摆脱束缚,一冲九霄。仓爷还看到,由于不断啄击,力度太大,血已从鹰的嘴和鼻孔里流出,结成了黑色的痂,但鹰仍没有停止的意思。那鹰,原以为自己是蓝天上最强大的主宰者,没想到,它的强大在人面前变得那么渺小,微乎其微,根本敌不过一根小小的链子的束缚。鹰在横梁上,便停止了无谓的挣扎,开始拿眼睛审视屋里的一切,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眼睛停留在仓爷的脸上。如豆一样金黄色的鹰眼里,闪烁着深深的仇意,隐隐还有一丝迷茫。仓爷感到,鹰的眼睛在与他碰撞的瞬间,似乎要啄透他的五脏六腑,洞穿他的一切。熬鹰几十年了,仓爷从没有发现有哪只鹰是这么用眼神看人的,这让仓爷的身子不由震颤了一下。仓爷感到自己明显地胆怯了,仿佛做了亏心事似的,赶紧勾下了头。仓爷在心里想到,是自己老了吗?不!即使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自己也要坚持把这只鹰熬下来。仓爷自从逮住这只鹰后,就喜欢上了它,他决定熬完这只鹰后,就“金盆洗手”,不干了,给自己的熬鹰生涯圆满地画上句号。他不相信,自己熬了几十年的鹰,如今却要败在最后一只鹰面前!仓爷在心里很快调整了一下自己,又勇敢地迎上鹰的目光,和它对视起来。仓爷和鹰,就这么一直久久地对视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鹰终于架不住仓爷的目光,困意袭来,几欲闭上眼睛。仓爷清楚,这是到了熬鹰的关键时刻。那鹰每次耷拉上眼皮,仓爷都用手中的棍子拨弄它,让它始终无法闭上眼睛。仓爷这次看到鹰的身子开始颤栗了,满眼里流露出乞怜的神色。仓爷伸手抚摸鹰的头部时,鹰不再挣扎,没有了先前的凶悍,一动不动,任凭仓爷的手,顺着它的头部滑下,一直抚摸到它的脊背,金色的眼睛里,透出温和柔顺的光。仓爷知道这是熬鹰成功,在一阵欣喜中,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让他有一种虚脱般的感觉。正待仓爷转身欲拿羊肉喂食鹰时,他像一截朽木,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也许,七十三是个坎儿,仓爷熬败了鹰,最终没有熬过自己。那鹰,每天盘桓在仓爷的坟头,长唳着,不忍离去。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给心灵通通风》吴万夫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我欠王鸽一枚蛋
几年前,我结识了一位朋友,叫王鸽。至于是如何结识王鸽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生了一场怪病,需要讨一个双黄鸡蛋做药引子,这个双黄鸡蛋是王鸽帮我找到的,于是我们便成了好朋友。
我的这位叫王鸽的朋友,在一家影视公司工作,结交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生意场上的,也有官场上的,还有不少是文化界的精英。成为好朋友的我们,便经常一块儿出入一些重大场合。譬如朋友们的聚会、某局长的宴请,等等,等等。在这些重大场合,我的朋友王鸽每次向客人们介绍我时,总不忘拿双黄鸡蛋的事作开场白:“这是我的朋友崔三,刚从小镇上走出来的。前不久,他生了一场怪病,四处找双黄鸡蛋做药引子。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药引子。在此之前,我哪儿曾听说过鸡蛋还有双黄的呀!你想想,这种鸡蛋是那么容易好找的吗?后来我下了九牛二虎之力,费了老鼻子的劲儿才帮他搞定了……”
王鸽每次说完这件事时,我便赶紧毕恭毕敬地向在座的各位,介绍王鸽帮我找双黄鸡蛋的详细过程。听的人聚精会神,鸦雀无声,肃然起敬,末了,便一齐举杯,和王鸽的杯子咣当一声碰在一起。
开始的几次,王鸽每次向客人们介绍这件事时,我的心里还澎湃着,对王鸽充满感激之情。再后来,随着次数的不断递增,我便有些疲了,累了,厌倦了。我突然觉得我成了杂技团的一只小狗,我再也不愿陪王鸽四处“演出”了,我再也不愿配合他的每一个手势和动作了。王鸽再向客人们介绍这件事时,我也只是勉强地、象征性地敷衍几句,实在不愿意多提及此事。毕竟,这件事情于我,并不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
我开始有意识地疏远我的这位朋友王鸽。
我突然很厌恶王鸽。我觉得他的大头、大耳、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并不能显示出他的大方,只能画活了他的一个瘪三形象。
其实,我疏远王鸽,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王鸽后来找到我,闲聊中故意对我旁敲侧击:“崔三呀崔三,一个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不要忘记当初曾经对他帮助过的人!”
王鸽的朋友,后来在路上见了面,也不忘对我进行“素质教育”:“哎呀,我说崔三!最近怎么没见你和王鸽在一起呀?人哟,千万不要‘吃了果实忘了树’喽!”
我觉得,我是再也走不出王鸽的阴影中了。或者说,王鸽和我的影子紧紧地纠缠在一起,重叠在一起,像割自己的尾巴一样,怎么割也没法割断。
我不就是欠了王鸽一枚鸡蛋吗?
我用加倍的努力偿还给他就是了。
我知道王鸽这种人得罪不起。既然得罪不起,就应该和他走在一起。
我和王鸽又走在一起。我对他唯唯诺诺。出门我甘愿为他拎包。进饭馆我抢着尽“地主之谊”。乘公交时我主动向投币箱里投钱。王鸽对此仅仅只是咧开大嘴一笑。
人多的场合,王鸽仍不忘向各位客人介绍双黄鸡蛋的故事。我的心里突然烦得要命,表面上虽然对王鸽说着感激的话语,但胸膛里却抑制不住一股怒火。我突然感到,我这一生,哪怕是再怎么努力,也抵不住王鸽的一枚双黄鸡蛋了!
有一次,愤愤的我,喝醉了酒,愤愤地冲到路边,从裆里掏出了那个愤怒的家伙,对着路边的一块石头,愤愤地扫射起来。哗哗的尿声,犹如鸽哨,激越而悠扬,带着力度,滋得石头不断打着滚儿,敲击着青石板,迸发出很大的响声。我边滋边嚷:“王鸽……我会加倍偿还你的……我不就是欠了……你一枚蛋吗……我会用我的生命……加倍偿还你的……哪怕你不在了……我还会偿还给你的老婆……我要用我的一根……肉钉……把你的老婆卯一辈子……卯得叫她欢快乱叫……”
我惬意地抖动着我裆里的那根专门卯女人的肉钉,一边还不忘做着下流的动作,那神态,丑陋无比,自然吸引过来很多看热闹的行人,也引来了路过的巡警。巡警被我的这副德性激怒了,上来照准我的屁股狠狠地踹了一脚,踹得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尿水,打了一个激灵,像个意志不坚定的贪官,一下子蔫了,淋了我一裤裆。巡警把我带回了交警大队,直到醒了酒,罚了款,才放我走人。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用生命偿还王鸽的机会还终于来了。那天夜晚,我和王鸽走至一条小巷里,猝然遇见了几个蒙面抢劫的歹徒。一把刀,对住了王鸽,我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挡住了王鸽,那刀,便深深地插进了我的右肋下……
冥冥中,我睁不开眼睛,使劲儿睁,也睁不开。我的躯壳已不再属于我,我的双腿轻飘飘的。我像万花丛中的粉蝶,在空中飞呀飞,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感到很累很累,我后来稍微有些知觉的时候,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白色的海洋里。靠四周的墙壁摆满了花圈,在我头部上方的墙壁上,还悬挂着一幅黑色的条幅挽幛,上书几个白色的大字:沉痛哀悼见义勇为英雄崔三同志。我这才发现自己躺在木板床上。我的身上盖有一床白布,上面撒有很多鲜花。我看见有许多人进进出出。有政府官员。有新闻部门的记者。当然还有我的朋友王鸽。他们个个庄严肃穆,表情木然,脚步轻移地来到我的身边,一个挨一个,虔诚地对我作揖,秩序井然。
我在脑海中苦苦思索了许久,才恍然回想起那个夜晚发生的事情,这才明白自己是躺在灵堂上,这些人都是来向我作遗体告别仪式的。我从散淡的目光中,看见有两个记者模样的人在那儿小声嘀咕。一个说:“唉,崔三这人,为朋友真是两肋插刀啊!”另一个说:“就是就是。崔三如今被定为英雄人物,也真是死得其所了!”我再努力搜寻王鸽,王鸽正蹲在一边,咧开大嘴,数数叨叨抹泪:“崔三呀崔三,人活百岁,终有一死。早死早托生。你就安安心心到那边去吧!只是到了那边,你别把我忘了,是我成就了你的英雄美名……”
我听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愤慨的情绪,积攒浑身的力气,只听“嘣”的一声,我如一具僵尸,从临时搭起的木板床上,直挺挺地坐了起来!看见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惊呆了,等明白过来,四处抱头鼠窜。整个灵堂上一时慌乱不堪,大家人踩人,杂乱的脚步践踏过花圈,纷纷夺门而去。大家边跑边惊慌失措地吆嚷:“不好了!不好了!崔三诈尸了!”
只有我还直挺挺地愣怔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又活过来了,我从死神的怀抱里又侥幸捡得一条活命。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该考虑如何继续努力偿还王鸽了……
《生命的支撑》吴万夫著东方出版社年8月
意外
仓4点准时起床。仓近段时间养成起床跑步的习惯。那天,仓又像往常一样顺着马路向镇外跑步。可是跑着跑着,天突然咣的一声明亮起来!仓很感意外。仓从未见到天亮得这么快。以往仓跑完步回家,小镇的人们仍处在酣然的梦乡中。可是如今跑步还不到10分钟,天竟提前亮了,亮得这么突然,眨眼之间。仓觉得这是一个奇迹,一种自然现象的奇迹。在那明亮的光色里,仓袒露无遗。仓只穿一条三角裤衩,连两瓣屁股都兜不住,仅仅遮羞。仓的肋骨根根凸起,瘦骨嶙峋。在露天的旷野里,仓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这副模祥丑陋不堪。仓再回头看小镇,镇民们都已破天荒起个大早。仓看到紧抵小镇的犄角山上红云一片,铺天盖地。彤红的色液漫漶整个空间。仓决定返回。这时马路沿线起早的村民们指着仓的背影咕哝:“喏!马路上跑着一个疯子!”有人定睛一看:“嗯,不错。瞧他只穿条裤衩,身子瘦的,大概几天没吃食了罢!”仓顿然打住步。仓从村民们的目光里证实他们在说他。仓万万没想到村民们会把他看成一位疯子。仓的形象确实像一位疯子。仓每跑一小段路,都有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嘀嘀咕咕。仓知道自己今天不能再回小镇了。仓是一个文化人。仓平素在镇民们面前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自己这个样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是村民们不说他是个疯子,镇民们也会认为他是个神经病。仓又踅转来向一座守鱼塘的草绷子跑去。仓想在鱼栅子里索性蹲到天黑再回到小镇。可是鱼棚子里还睡着一个守鱼的懒汉。那懒汉启开眼一瞅难堪的仓,骇得眼珠倒错,扔下铺卷,撒开脚丫子,向村里惊天动地地跑着嚷着。仓只好又拐向另一个地方。这时迎面又截过来一群娃子。有的持着弹弓,有的拖着竹竿,有的提着哨棒。仓想向他们解释。但娃子们全然不理这一套,一阵风似的掩过来,吓得仓张皇遁去。仓顺着马路一直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仓在一个大坎子里面一直睡到天黑。当轰隆一声巨响,才惊醒仓。仓睁开眼睛的时候,娇美的妻子正泪流满面地跪在他的跟前。仓和妻子都不约而同注视着产生巨响的地方。十几里外的天际火光一片。着火的地方正是他们的栖息所在。妻说:“我一直守在你跟前几个小时哪!瞅你那狼狈祥,我还以为你到哪儿了呢?害得我在外整整找了一天!”仓收回目光,就把他早晨的伟大发现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天还是先前的天,怎么会突然早亮了哩,怕就是你一个人的发现罢!”仓说:“这是真的,信不信由你!”仓拉起妻子就往回走。可是顺着原路怎么也找不到他们的家。仓确信是他们家的地方已变成一片废墟。到处残垣颓壁,椽折檩断,堆满瓦砾。不知何时在那片废墟上挤满手掌火炬的人们。大人囝囡,老翁妇妪,扶老携幼,吵吵嚷嚷。但都是镇外人。全是陌生的面孔。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纭。仓很颟顸,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仓想询问。可是没有一个他熟悉的人。问妻子。妻子说:“我顺着马路找驴一样找了你一天,脚都磨出亮泡了!”这时有个焦头烂额的本镇老者蹒跚而来:“你出外一天大慨不知道吧?天快黑的时候,犄角山火山喷发了!可怜小镇的人,烧的烧,砸的砸,所剩无几……”仓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只有他和妻子意外地活着。《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吴万夫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微而字信:我喜爱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已刊出作者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贾平凹、巴金、陈忠实、王蒙、阿城、王安忆、冰心、冯骥才、师陀、路翎、聂鑫森、孙春平、安石榴、凌鼎年、白小易、于德北、申平、陈毓、袁炳发、刘建超、相裕亭、周海亮、刘斌立、游睿、申弓、魏继新、王奎山、徐慧芬、刘国芳、许行、滕刚、汝荣兴、曾颖、杨晓敏、尹全生、芦芙荭、修祥明、沈宏、陈力娇、王海椿、喊雷、司玉笙、马宝山、魏永贵、蔡楠、张晓林、符浩勇、侯发山、秦俑、谢志强、孙方友、墨白、陈永林、朵拉、吴金良、何百源、戴希、高军、杨小凡、王培静、侯德云、杨轻抒、黄建国、王琼华、吴万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1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