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病例双眼存在闪光感如何诊断
沉淀专家解决思路,解决基层临床问题。特邀嘉宾唐仕波:医院集团总院长关键词双眼闪光感;VKH;脉络膜血管瘤;激素治疗;TTT病例详情患者,男,51岁,主诉:双眼闪光感1+月,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20+天。眼科查体示:Vod0.5(针孔矫正0.6),Vos0.9(针孔矫正1.0),眼压:正常。眼前段:角膜透明,KP(-),前房细胞(+),Tyndall(+),余(-)。眼底照相FFA右眼左眼右眼ICGOCT右眼彩超辅助检查头颅、鼻咽部CT(-)胸片(-)血常规、生化、肝功、抗O、血沉(-)血抗肿瘤标志物:CFA/SF(-)核心讨论问题1.此病例应如何诊断?是一种疾病还是两种疾病?以及如何鉴别诊断?2.应如何治疗?如两种疾病同时存在,那么治疗顺序?病例讨论邱医生:彩照见右眼黄斑区颞上可见红色病灶,FFA见相应区域斑驳状高荧光,随时间延长荧光增强并出现渗漏;ICG早期可见病灶内部血管;OCT可见RPE高度隆起,局部神经上皮脱离;彩超见肿物内有血流信号。因此右眼诊断脉络膜血管瘤明确。FFA见右眼视盘高荧光,晚期后极部广泛荧光渗漏,左眼后极部早期多发点状高荧光,随时间延长出现渗漏并逐渐融合成片,呈多湖样改变,视盘高荧光。左眼OCT可见神经上皮脱离及PED。据此确诊双眼VKH。治疗:1、针对脉络膜血管瘤,可予激光反复多次光疑或PDT;2、针对VKH,口服泼尼松1-1.2mg/kg/d,根据病情逐渐减量,降至15-20mg/kg/d时维持半年后再减量,疗程需半年以上。鉴别诊断:脉络膜血管瘤需与脉黑、转移癌鉴定;VKH需与慢性中浆鉴别。马医生:右眼眼底为孤立病灶,ICGA造影病灶脉络膜血管高灌注,提示脉络膜血管瘤的可能性大。PDT治疗的效果较好。左眼的病变为多湖状改变,加之前房及玻璃体腔的改变,支持VKH。邱医生回复马医生:如果PDT,参数如何设置?一般需要多少次?马医生回复邱医生:6mg/m(2),能量和照射时间根据瘤体的大小有所不同。光斑覆盖整个瘤体。翟医生:有葡萄膜的炎症水肿,PDT恐怕难以起效,应先控制炎症。李医生回复邱医生:应注意PDT有可能加重VKH的炎症。赵医生:右眼激光可以考虑吗?李医生回复赵医生:激光对脉络膜血管瘤有效,但同样存在脉络膜反应重的问题。李医生:是否也应该给激素?王医生:VKH?保持怀疑,理由:左眼视力佳,FFA表现不典型,特别是右眼,OCT表现不典型。邱医生回复王医生:左眼视力佳因黄斑未受累。FFA左眼表现甚是典型。王医生回复邱医生:左眼FFA很像,但右眼不典型。OCTVKH应该是多囊腔性水肿,但这个患者双眼大范围浆液性脱离。认为,全葡萄膜炎是可以肯定,但VKH,怀疑。唐仕波回复王医生:早期的VKH视网膜可以没有囊样改变。唐仕波:大家考虑一下这两个病有无关系?邱医生:患者现有症状应为VKH所致,所以先予处理。李医生:如果选择治疗顺序,我倾向先控制VKH,再考虑脉络膜血管瘤的治疗。专家点评概述目前可明确诊断:双眼VKH,右眼脉络膜血管瘤。关于治疗问题,VKH和脉络膜血管瘤这两种病同时存在,应特别注意怎么治以及治疗顺序。大量PDT会加重网膜水肿,加重VKH病变情况。因为脉络血管瘤本身会引起渗出,也会引起视网膜下积液,并累及黄斑,所以治疗上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是控制炎症,全身按照VKH葡萄膜炎激素的使用,也可以眼内注射TA,局部减轻炎症;另一方面是脉络血管瘤的治疗,全量PDT重叠光斑深入血管瘤,可能需多次治疗。但PDT费用相对高,如重复治疗,病人负担重。因此,TTT不失为一种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经抗炎治疗后,视网膜水肿消退或网膜下积液减轻,TTT也可使血管瘤萎缩,仍需重复治疗。对于这个病例,建议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从外周做起,再往肿瘤的中心行PDT治疗。诊断结果1.脉络膜血管瘤od诊断依据:症状、视网膜下橘红色肿物;FFA和ICG:早期高荧光点,随时间延长逐渐扩大;B超:脉络膜实性隆起;OCT: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全葡萄膜炎ou诊断依据:双眼对称的眼前段和眼底炎症。3.屈光不正ou鉴别诊断1.脉络膜黑色素瘤:橘红色肿物常有色素,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脉络膜骨瘤:黄色、扁平肿瘤,CT:脉络膜骨样钙化。处方医嘱1.激素治疗,甲强龙mgiv3d;80mgiv3d;强的松60mgpo7d渐减量;2.TTTodμm×mW×60s×times(下图为TTT治疗后的眼底照相)随访一月:Vod0.6;Vos0.9两月:Vod0.7;Vos0.9
上一篇文章: 头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下一篇文章: eye课堂讲真,视网膜脱离很可怕,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