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有在读书
蔡倚/1.5h.明代戏曲
一、明代戏曲包括杂剧和传奇
二、①明代前期杂剧创作主要集中与宫廷和王府,代表作家有汤舜民、杨景贤、贾仲明、朱权、朱有燉等人。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献王。朱元燉:朱元璋第五子朱橚之子,封周宪王。
②明代中期杂剧又被称为文人剧,具有大量书写文人自身的人生失意的情绪,主体意识强化。代表作家有康海、王九思、徐渭等人。徐渭著有《四声猿》是明代杂剧的巅峰之作。
③明代后期杂剧代表作家作品有陈与郊《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等等
三、南杂剧体制特征:其一,剧本结构自由,长短随意,一本可演多事;其二,用曲可南可北,也可南北合套,南北曲混用间用成为普遍现象;其三,不限一人主唱。
感悟:明代杂剧走向繁盛时期,杂剧创作越来越规范,杂剧的作品也越来越多。杂剧作品呈现出了文人化、南曲化的趋势。从明前期到明中期再到明后期,每个阶段都有不用的代表作家出现,好作家才有好作品。
冯玺铭/50min/明代文言小说
传奇小说在宋元的衰微后,明代再度振兴,经历了高峰,低谷,高峰的三个阶段。
“三灯丛话”是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和邵景詹《觅灯因话》三部传奇小说集合称。他一方面继承了唐人传奇以辞章手法写传记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接受了宋代传奇以话本手法写传记的影响,在兼容唐,宋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发展。
瞿佑(-)《剪灯新话》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正集四卷,附录一卷,共二十二篇。
李昌祺(-)居官刚严方直。能诗文,有《乔庵诗馀》等。仿瞿佑作《剪灯馀话》,凡四卷二十篇。
邵景詹,生平不详,他对辞采不感兴趣。公开反对“逞文字之藻”,把精力花在曲折故事设计上,其风格以质朴见长。
学习感悟:
“三灯丛话”是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世影响大,在传奇小说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周边国家,韩国,日本,越南等的文学影响,做出一定贡献。
曾金莲/1h/明代杂剧的历史进程
今天学习明代杂剧的历史进程,了解到明代杂剧作家一百馀人,杂剧作品七百馀种,现存三百馀种。为什么怎么多?真发展轨迹和明代的文化政策、社会风尚密切相关。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创作的内容和抒发情感也会不一样。在明代前期杂剧创作主要集中于宫廷和王府。明代中期杂剧,抒发文人自身的人生失意的情绪,主体意识强化。明代后期也呈现不一样的情况,实现了杂剧创作的转型。创作主体而言,杂剧创作逐渐由宫廷派作家转入文人士大夫手中,他们或以布衣终其一生,或历经宦海沉浮,借助杂剧创作来排遣郁闷。今天的学习内容就这些。
韩雨薇/40min/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理解认识
曹操,毋庸置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才。先不说其他的,自身的才华,建安风骨,多少诗歌散文一直流传至今。东汉末年,乱世之下,曹操应时代而出现,他是一个真正的枭雄,三国演义中更多的是将曹操表现为一个奸诈凶恶的形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便能体现曹总的性格特点的。但我却觉得他受到了诸多误解,虽然他做过的许多事情的确证明他是一个为达到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残暴险恶之人,只是从一个后来人来看整个历史,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他作为领导者等的一面。他尊重手下人的才能,作为领导层面有着这样的度量,能够做到听取手下人的意见,懂得发展需要人才。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明白怎样去获得人才并且善用人才。唯一不足的一点便是,在曹操的麾下可能会有随时被杀掉的危险,当然前提是手下犯了错,但曹操可不会像刘皇叔那般的宅心仁厚。
黄月影/1h/《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果说,《水浒传》是一篇农民起义的史诗,那么,应当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篇农民起义的悲壮的史诗。
如果说,《水浒传》是一曲农民起义的颂歌,那么,应当更全面地说,它同时也是一曲农民起义的挽歌。
沈莹莹/1h
吴中四杰:指明代初年生活在苏州,才情相当,租互唱和的四位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为他们的实际创作成就、人生经历与“初唐四杰”颇有相似之处,故论者评之谓“吴中四杰”。
台阁体:指明代前期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核心的官僚文人集因。他们的诗文创作主要表现太平盛世之下,优游典雅的生活情态和对明王朝文治武功的赞美,颂扬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厚的学问来弥补内容的不足。风格上典雅工丽,稳妥贴切,形成一股颂盛德、歌太平的诗歌潮流,影响明代诗文达几百年,是一种形式主义创作倾向。
吴青青/1h/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
今日学习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他诗歌的风格特点是慷慨悲壮、豪迈奔放。曹操多在诗歌中抒发抱负和政治理想,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是基于他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政治抱负,同时曹操也具有文人的敏感心灵,常在感悟生命中流露出忧思难忘、人生如朝露等悲凉情绪。
曹操善用旧调旧题描写新的内容。汉乐府诗多着重塑造客观人物形象,曹操的乐府诗却突破诗人的自我形象;汉乐府诗以叙事为主,曹操的乐府诗却以抒情为主。
他没有从形式上模拟乐府,而是学习民歌反映现实的创作精神,用旧曲作词,既具有民歌的特色,而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性。曹操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
部分诗中则杂有思忧难忘、人生朝露的消极情绪,还有宿命思想,又写了一些游仙诗。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苏茕/1h/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
答:明代传奇在嘉靖时期成为剧坛上的主流艺术,出现了被称为“明代中期三大传奇”的“宝剑记”,“浣纱记”和“鸣风记”。
李开先的《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系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作。与小说中被动反抗的林冲不同,剧作中的林冲基本上是一位主动出击型的英雄。他与高俅、童贯的斗争,都是清醒、自觉而坚毅的。借宋人之事,演出明代政坛上的一些新场面.《宝剑记》以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
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民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浣纱记》首先是一出极为崇高而苦涩的爱情、悲剧,又是一出沉重的政治悲剧,这部剧本体现出作者对明中叶内忧外患及其根源的担忧,饱含着作者对于历史变幻在哲学上的深沉思考。
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几乎是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剧中皆是铺陈当朝首辅严嵩的罪恶,这种对现实的及时表现与积极参与使得《鸣风记》成为传奇作品中时事戏的先锋,从而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的道路。
在明代中叶的三大戏剧中,《宝剑记》和《浣纱记》都或多或少地对现实作了曲折的反映,而《鸣凤记》则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张雅/1h/《三国志演义》
《三国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的三国”聚焦于历史经验的总结。《三国志演义》写曹操集团、袁绍集团和董卓集团之间的纷争,聚焦于历史经验的总结,相应地减弱了道德评价的重要性。
“民间的三国”以道德化的情感满足为基点。对道德化的情感满足的追求主要是通过尊刘抑曹来表达的。曹操复杂性格的核心是极端利己主义,即所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由此体现出曹操虚伪、奸诈、残忍和凶暴的特征。
王乐一/1h/牡丹亭
《牡丹亭》一大特点就是亦虚亦实,正如杜丽娘自己所说:“鬼可虚情,人需实礼。”即使二人在梦里跨越了伦理纲常,在现实生活中,柳梦梅与杜丽娘依旧要遵守社会规则,取得杜太守的承认。
阳间—阴间—阳间的反复轮回实则现实与理想的反复横跳,汤显祖看似突破了伦理,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抛弃它。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美好团圆结局,实则是在柳梦梅取得功名后,加之各路神仙相助后的。梦中充满了梦境与虚幻,神仙与鬼怪,生死与别离,但仍然是离不开现实。这也不失为一种对现实的妥协。
难怪贾母曾说“编这种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随心的,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虽不是污秽,但书中这虚幻的梦境,易碎的美梦,生死的爱情,或许就是汤显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的追求吧。
余冬玲/1h/“三言”“二拍”
思想内容:“三言”“二拍”应属世情小说,把涉及有情爱的“烟粉”归入爱情一类,则此类小说占有最大的比例。这类小说的可取之处,是越来越把女人当作人来尊重,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平等意识,张扬着婚恋自由,男女平等。第二方面,是及时叙写新兴的商贾阶层,肯定他们的价值,为他们代言。抨击权奸误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是“三言”“二拍”又一个重要的内容。“三言”“二拍”还通过“公案”“朴刀”“灵怪”“神仙”等故事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
艺术成就:一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三言”对人物的刻画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三言”“二拍”在情节的设置和叙述上,比此前的小说有了新的突破。情节结构更加追求完整与曲折,既行云流水,亦波谲云诡;每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三言”“二拍”的成功,不只是人物描写和情节设计上,但凡小说的构件要素,诸如语言的,环境的,心理的等等都取得了成功。也因此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彭少薇/1h
明代的小说,是以宋元时期的话本艺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很多故事,都是取自前人的手口相传的故事。由于宋元以来,通俗小说的创作非常多样化,人们在工作之余,对这些民间的说书人讲故事的表现形式非常推崇,所以这些零散的故事段子,存在与民间的数量非常大,涉猎面也很广。在这种优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明代的小说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温床,就等着被人唤醒了。
繁荣的社会,发达的工商业,这些让明朝人的视野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新颖而发达。试想如果一个人连饭都没得吃,自然没有闲情逸致,去写那些风花雪月的小说来调剂生活了。人们生活逐渐富足,就开始追求精神食粮。这时候小说空前繁荣是顺应社会发展事实的。
唤醒小说,还需要一颗追求自由的心。明朝的八股文,可谓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只是为官僚统治阶级服务的一把利剑。名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必须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而答卷的问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这就是历史著名的八股文。
钟立翠/1h/三灯从话
在阅读“三灯丛话”时,发现一个值得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1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