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教授PCV的检查诊断及治疗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是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异常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与湿性AMD相似,所以容易混为一谈。
不同于AMD的是PCV除了可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外,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层,病灶可位于黄斑区、视盘旁或者中周部甚至周边部,往往导致大范围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1)眼底彩照:可见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浆液性、血液性或者浆液血液性色素上皮脱离。(2)OCT检查:息肉样扩张灶表现为RPE局灶性“指状”隆起,伴有浆液性血液性PED,部分伴有神经上皮脱离。异常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网表现为“双层征”。(3)FFA检查:表现为浆液性和(或)血液性PED或非典型浆液性PED,也可表现为多灶性RPE渗漏。(4)ICGA检查:是诊断PCV的金标准,其特征性表现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异常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晚期地图样强荧光。
PCV诊断的关键是存在息肉状扩张病灶,伴或不伴有异常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网均可。日本PCV研究组制定的PCV诊断标准认为,PCV的确诊至少应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⑴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下橘红色隆起病灶;⑵ICGA可见特征性的息肉状扩张灶。可疑病例至少应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⑴ICGA仅见异常脉络膜血管网;⑵复发性出血性和/或浆液性PED。
对视力维持较好的患眼,临床上以随访观察及保守治疗为主。当患眼的视网膜下积液、硬性渗出及出血危及或已累及黄斑中心凹时应进行干预治疗。对中周部或者周边部的息肉灶,可选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黄斑区或者视盘旁的息肉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PDT。伴有严重的神经上皮脱离或者网膜水肿的患者,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液体吸收,但对消除息肉状血管病变无明显效果。其它治疗方法还包括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切开术、TTT以及后Tenon’s囊下注射曲安奈德等。但是PCV容易复发,需重复上述治疗的可能。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
内容转载自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