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杂谈Hey那个曹操

年3月15日,一代枭雄——曹操,“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溘然离世。这位就是今天的主角:

论三国,除了最后的大赢家刘备,若论影响最深的排名第一一定是曹操。他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不知震慑了多少小儿夜啼。细想曹操为何如此有名,主要原因大概就是他形象的多变性。对他的形象概述有三种:英雄、奸雄、奸贼。

为何曹操具有如此争议呢?因为历史上的曹操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多为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是他的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大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而最具有真实可靠性的历史形象却鲜有人知甚至颠覆所知。厦门大学的易中天先生曾总结了曹操不讨人喜欢的三条原因:为人奸诈、篡权和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实则,这些令人讨厌的原因大抵都是从前文人“断章取义”并大肆夸张所引起的。我们可以一一为曹操“正名”。

为人奸诈

此处最显著的代表应该是曹袁之战,曹操火烧袁绍军队的粮草,当真是奸诈狡猾啊!但细想曹操所处之境,他是率领三军的统领啊,他的每一步决策所导致的结果关系着他士兵的存亡,此举也无可厚非。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曹操若没有计谋,难道等着袁绍来投降吗?所以,我认为:“为人奸诈”这一评论并不作数,古人用兵常言:“兵不厌诈”,“诈”之一技古已有之,何以曹用来便是为人奸诈?

篡权

这无非是成王败寇,赢家主导话语权利。自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哪一代王朝的开端不是由夺位篡权开始的?只后来刘备一统了天下,自然所有的好话都由他说了尽,曹操输了自然只能屈称篡位之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其实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此话经罗贯中的篡改,编入《三国演义》,就变成了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了。虽然只添加了仅仅几个字,却含义大大不同。当时曹操为躲避追杀,进入吕伯奢的家中避难,听到吕伯奢家中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便生疑杀了吕伯奢一家,哪料杀完人后才惊觉误杀了,于是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此句一出再结合当时语境,可知这实则是一种自我的心理安慰,对自己犯错的一种辩解——我承认了我的举动,但我做也做了,我也后悔我的举动。可是经罗贯中之手变成“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成了一种理直气壮之情,使得曹操彻彻底底变成小人,还是伪小人。无论是谁,读之都会不禁哆嗦,避让三分。

所以最能概述曹操一生的词汇应该是奸雄二字,有奸但本质是雄。曹操奸诈一生,最后是归于真实的。在他的文章《述志令》(相当于他的自传)中,全文无一字虚假,即便是他的政治纲领,他也无遮遮掩掩,无一句官话,皆为真实性描述的大实话。他临死前留下的遗嘱,非什么宏图伟志或夙愿犹存,而是唠唠叨叨了一些家务事。苏东坡评其“平生奸伪,死见真性”。曹操的这篇文章和这份遗嘱最是被当时文人所瞧不起,但我认为这恰恰显示了曹操的大气,谁需要在意那些死后的虚名,谁需要在意那些旁人的评价,我曹孟德只这一生,无需遮掩!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这狡猾的英雄,既奸雄,但却又可爱,故斗胆下定论:曹操,可爱的奸雄。

参考资料:1.陈寿《三国志》

2.裴松之《三国志注》(陈寿和南朝宋人裴松之治学严谨,非有根有据,从不下笔)

汇学生活

.3.15

第期

撰稿:高一6班马思露

指导老师:施如怡

美化发布:kakoi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白癜风专家与您相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6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