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曹操最钟情却不舍染指的女人,旷
明月高悬,夜凉如水,山间一府邸,还闪着橘色的烛光,这一夜当早早地酣睡了,但屋内的蔡邕还弹着他的古琴,有如风中铃铎的琴音,袅袅散开,空阔辽远。突而一弦弹断,一声急促的乐音落下,隔壁房4岁的小女儿,对着门喊道:“爹爹,是第二弦断了吧?”蔡邕惊诧,女儿年龄尚小,如何分辨出的?于是他故意又将一弦挑断,女儿又在那头喊道:“这下是第四根。”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能文工书、妙操音律,朝野之内无人不闻其名。如此文气显赫之家世中出生的孩子,自然也不同凡响。那4岁能辨琴的,便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西晋后为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蔡文姬天赋初显后,父亲蔡邕欲将毕生琴艺传于小女,为挑上一把绝世妙琴,蔡邕四下留意制琴之材。听说吴地有一位靠养蚕为生的蚕娘,桑蚕极有灵性,结茧的时候,看见什么外物,就会结成形似的茧。这位蚕娘日日思念在外服兵役的丈夫,常常一边落泪一边长吟。桑蚕成茧后,来收茧的官差竟发现,有些蚕茧长得特别像愁女的脸。此事传开后,蔡邕为之动容,他用高价买回蚕茧,亲自缫丝,作为琴弦,琴成之后,轻轻一抚,有哀怨之声,便给其取名“寡妇丝”。凡听此琴音无不垂泪感怀。而后来,蔡文姬便是用父亲赠与的这把琴,弹拨着她内心的苦闷。文姬天资聪慧,不仅琴艺日渐成熟,还有个过目成诵的本领,她常常坐在父亲的书房中,阅读父亲的藏书,为那些即将失传的古琴曲打谱,更是得到了父亲书法的真传,梁武帝曾称赞: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文姬十二岁时,笔法已经行云流水、鸾飘凤泊,在当时,谁不知蔡邕家有一个,才情横溢的小女儿。然而蔡文姬心比天高,却命如纸薄,生于乱世之中的女子,只能如一片随水浮萍,繁华过,苍凉过,收拾千疮百孔的心,缓缓飘向残忍而荒芜的成人世界。16岁的蔡文姬出落得如人间仙子,加之琴书诗赋,锦心绣口,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此时蔡邕已被当时把持朝政的董卓,收归麾下,家中常有有志之士往来,大多都是仰慕蔡邕的才学前来讨教,这其中就有后来的一代枭雄曹操,以及河东的名门望族卫仲道。蔡邕为女做主,最终挑选了家世显赫的河东卫仲道为婿。卫公子可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他博学多才,和蔡文姬琴瑟和谐。成婚后的这对小年轻,常常在家里谈史论道,蔡文姬勤劳娴雅,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颇得卫氏一族宠爱。原以为日子就会这样过下去,却祸福难测,突生变故。结婚两年后,卫仲道忽然得了咯血之症,并不治而亡。刚沉浸在婚姻甜蜜中的蔡文姬,忽然成了众矢之的,因为没有留下子嗣,她的地位一落千丈,卫家以文姬克夫之名,对她百般刁难,终日冷言冷语相待,蔡文姬一面沉浸在,十八岁丧夫之痛中难以自拔,一面还要无声地抵抗夫家的嫌弃与冷落。最终蔡文姬做出了一个,在当时极为出格的举动,那就是不顾世俗眼光,回到娘家去。她终日埋首书卷,不理晨昏,任凭闲窗风吹雨打,府仰岁月朝暮增愁。那段日子里,蔡府每每有“寡妇丝”音传出,便知文姬又在独自伤心了。“独守空房难笑意,常怀苦中一弦听。”没想到这把琴竟是命运的一种预言。祸不单行,兴平年间宫廷祸乱,董卓被王允杀死,蔡邕惋惜叹息,这一声长叹招来杀身之祸。王允认为蔡邕心向董卓,即日刺死,众臣表参求情,蔡邕不惧死令,只是希望自己能把汉史修完,却未得到允许,最终死于天牢之中。而文姬之母也悬梁自尽,随夫而去。就在一夜之间,蔡文姬失去了双亲,孤苦无依的她,不愿久留伤心地,世间之大,却无家可归。但那时的蔡文姬却没有想到,她会远离故土,被匈奴俘虏北上。董卓死后,“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北方的匈奴抓准了时机,前来抢劫掠夺,中原丧乱,哀鸿遍地,国破家亡之时,文姬也被铐上了枷锁,做了蛮夷之俘。她带着父亲给她的琴,在北去路上悲戚弹奏,流水落花,幽怨破碎,这种柔弱与凄美打动了匈奴左贤王。一代中原文豪之后蔡文姬,就这样成了左贤王的侍妾。左贤王因蔡文姬风华月貌,文采出众,对她宠爱有加。蛮族边荒之地,寒风萧煞,幸而文姬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在这风霜满染的地方,她终于开始有了一些寄托。她学习胡人文化,渐渐地也听懂了外族语言,更学会了吹奏胡乐。但满眼异域异俗,仍旧没有稀释半点她对故土的留恋。每当文姬回首中原的日子,她便拿出焦尾琴,琴音拨响时,她仿佛看见了书房里整理史籍的父亲,看见了宾客往来的蔡府前厅,甚至想到了那段,只有两年却快乐的初嫁生活。只是不能继续往下想了,繁华的倾塌只在一瞬间,悲苦的命运沉重地压在了少女的心头。寒来暑往,十二载的匈奴岁月,未曾想还有走向尾声之时。而带她离开的,便是父亲曾经的门客,如今平定中原的英雄曹操。曹操多情,座下情人无数,达官贵人的歌姬,已嫁为人妇的美人,他都占为己有,但独独对琴棋书画皆通,又高贵大方的故人之女,心怀不舍,这份不舍让他不愿染指与她,有任何污秽的非分之想,只希望用足所有的力气将她寻回,带她回家。当曹操一统北方后,他便想尽办法打听,在乱世中没了踪影的蔡文姬,知道被胡人虏去之后,曹操不惜派使者携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誓要赎回蔡文姬。几经波折,蔡文姬终于盼到了归期。她得到了赦令,悬而悲喜交加,悲的是不想与两个孩子就此诀别,也自觉愧对了多年对自己宠爱的左贤王,喜的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土地,那片有自己父亲与母亲气息的家园,正在张开怀抱等她归去。最终,蔡文姬在使者的催促下,与自己的胡人丈夫和孩子泣泪诀别。“文姬归汉”的故事,在历史中开始书写。回家的路,漫长而艰辛,十二年前支离破碎的她,在北俘途中留下了呜咽的琴音,十二年后,这条路再次听闻了蔡文姬的泣号。故园断壁残垣,茕茕孤景,满目疮痍,蔡文姬动情,在这条屈辱与痛苦的长路上,谱出了悲恸万分的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回想初入胡人之地的痛楚,屈辱非常,“志意乖兮节义亏。”要穿毛皮做的衣服,惶恐异常:“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要食腥膻无比的牛羊,难以下咽,“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思念家乡,只能以泪洗面,“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终于还乡,却又骨肉难圆满,“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孩子只能在梦中与她相见,“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人生终是无法两全,似乎她命里早已晕下的,便是悲哀的底色。回到中原后,蔡文姬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段婚姻。曹操做主将她嫁给了,一路护送她归来的青年才俊董祀。古时莫管你才华美貌,婚姻总是不由其身,而此时三嫁的蔡文姬已经饱经风霜,眼里也没了昔日的光彩。董祀虽也是翩翩君子,但面对披着一沓悲苦人生的蔡文姬,并不能全然相爱。不知是否是应了“克夫”的魔咒,刚迎娶了文姬的董祀却突然犯上于曹操,到了不得不斩的地步。这仿佛是压死文姬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她披头散发,顾不得形象,只希望力挽狂澜,全力以赴救回新夫。她跪在曹操门前时,曹操正在宴请宾客,突而听到门外痛彻心扉的声声哀求,曹操见文姬如此落魄,连鞋袜都未着,心生怜惜,赶忙让人赐予鞋袜,并将她引到宾客间,说:“蔡邕的女儿来了,大家见一见吧。”蔡文姬声泪俱下,情真意切,在座的宾客无不为之动容,只是这降罪的文书已下,如何追得回呢?蔡文姬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看着眼前的女子,慨叹造化弄人,心里也有了几分动摇,他思虑再三,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问到蔡文姬:“听说你家中古籍无数,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文姬连忙应答:“父亲的古籍一部分赠与他人,还有剩余余卷留给了我,虽然战乱让我流离失所,古籍多也流散,但我能记住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人陪夫人背写下来,可否?”文姬答到:“不需那十人,我一个人写给你。”曹操最终获免了董祀的死罪,也得到了文姬写下来的珍贵古籍。被赦免的董祀心中感动万分,没想到自己冷落的新妻竟然会不计前嫌,为自己求情,一颗冰冷的心终于被文姬暖化了,他决心永远爱她,陪伴着她。蔡文姬终于等来了自己安定的人生。回想当年汉末动乱时的情景,文姬写下《悲愤诗》:“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曾经自己悲痛得死去活来,也以为自己的结局是永眠于异乡,却没想到,最终还能叶落归根。那英年早逝的卫郎,饮憾而死的父亲,那痛失爱妾的左贤王,永世不见的孩子,庇护她周全的曹操,和最终白头相守的董君,人生的哪一步是可以通过计算而得出的呢?只有不断地接受,不断地将自己从痛苦中抽离,苦苦地熬过那些疲惫不堪的时刻,才能求得一丝安宁。歌且行,有风长吟,千年之后,明朝人陆时雍读罢《胡笳吟》慨叹道:“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来源
匠心之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好物推荐
Haowutuijian正值紫禁城建成周年,小镇为大家推荐一套来自故宫的挂历。《故宫挂历·》除日历记事、装饰家居的功能外其选用的图片是来自故宫,12处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体现紫禁城年的壮观景象大美故宫,醉了时光,也醉了人心。▼点击阅读原文,让吉祥圆满常伴左右。北京最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