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她能吃能喝,为何却左眼失明
"我能吃、能喝、能睡,没什么不舒服,还看什么病?"
陈大姐笑呵呵的说道,没有一点点紧张感,我无奈的看着手中的化验单:空腹血糖:2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5.6%,尿蛋白(3+)、眼底检查示:双网膜出血渗出。无论我怎么跟她说,病情的严重及发展到最后对她的身体和经济的无可估量的后果,她都始终一个表情,始终笑着说:"真到了眼睛看不见,尿毒症那地步,我就想办法自行了断"这种回答听起来感觉好"洒脱",也真真让人无言以对……我不知道我还能说什么,只有深深的内疚和遗憾,我们对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仍然没做到位,尤其是县乡级的广大患者。
这是今年春天在乡下义诊时见到的一位大姐,50岁,患糖尿病10年,发病初是因为头皮疼痛,就诊于当地卫生所,检测空腹血糖18.6mmol/L,尿痛(3+),大夫告之有糖尿病,建议进一步诊治,但患者不愿接受,一直未予重视,于4年前突然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约50斤左右,医院,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给予中成药治疗,体重逐步增加,遂停药,之后间断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很少监测血糖。于1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双手足麻木,医院"山大一院"检查发现尿蛋白(3+),双视网膜出血渗出(就是刚才提到的检查结果),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白内障"曾给予胰岛素(诺和灵R和长秀霖日4次)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因出现头晕,恶心,不到1个月即又自行停药,之后空腹血糖持续在20.0mmol/L左右,未再求治过。
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也就是义诊后的半年),突然接到了陈大姐的电话,"弓大夫,我的左眼突然看不见了,你说怎么办呀……"电话里再听不出笑呵呵的声音,再没有那种所谓的"洒脱",而是微微的紧张、害怕的声音,我简单问了一下病情,同时安慰了几句,医院见。挂了电话,心情非常沉重,病情发展的应该和预估的差不多,只是觉得还是快了点,而陈大姐也真真没做到如她所说的那样洒脱。
夜很漫长,终于等来了新的一天,陈大姐如约来到了诊间,脸上仍然挂着笑容,但很明显有点牵强。通过精细的检查,结果出来了:C-肽释放(ng/ml)1.33-2.12-2.42-2.63;糖耐量(mmol/L):18.84-26.68-28.1-20.73;糖化血红蛋白为14.1%;总胆固醇:12.9mmol/l、甘油三酯:2.70mmol/l、高密度胆固醇:4.66mmol/L、低密度胆固醇:7.32mmol/l;尿蛋白(3+)、24小时蛋白:.9mg/24h,尿酸:.21mmol/L;肌酐:.2umol/L,尿素:10.56mmol/L、β2微球蛋白:4.3mg/L;心电图示: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ST-T改变(侧壁心肌缺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示:多发周围周围神经炎;请眼科会诊行眼底检查示:左眼视力0.1,右眼0.25;双眼底可见出血,左眼视网膜可见剥离,且白内障较严重,内镜窥不清视网膜的具体情况,需手术后重新评估。但手术必须要把血糖控制下来,且结合其整体病情分析,患者眼病、肾病、心脏疾病、周围神经病变均严重,需住院治疗,跟患者交代病情后再没有推辞,立马答应住院治疗。
住院后,考虑到患者存在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严重程度认识不够,依从性差等多方面因素,故把她加入到"共同照护组",在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联合调脂,改善心肌供血,修复神经,降低蛋白尿等多方面治疗的同时,请我们的营养师、卫教师开始一点一点的从饮食,运动、心态,情绪等多方面慢慢与其沟通并让其逐步的接受,同时还邀请几位病程比较长,病情控制良好的阿姨一块参与进来,给她做榜样,传授自己的经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斗,1周后,陈大姐的血糖逐步平稳下降,空腹达到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10.0mmol/L左右,且没有感觉到像以前空腹血糖降到10.0mmol/L,就出现头晕、恶心的不适,陈大姐乐呵呵的对我们说:"你们真神了,居然把我10年的误区解决了",因为她一直感觉到,血糖一降低,就不舒服,反倒在20.0mmol/L左右时才觉得舒服,殊不知,就是这10年如此糟糕的血糖导致她现在多脏器的损伤。
住院10天左右,陈大姐的血糖达标,复查血脂基本达标,肌酐略有下降,视力略有恢复,但效果不佳,医院先行手术治疗,再调整以后的治疗方案。临出院时,陈大姐仍然是笑呵呵的,唯一不同的是,她的眼睛里湿湿的东西在不停的转动,我们知道那是感激的眼泪,她拉着我们的手开玩笑的说:"我以后会听你们的,随时听你们指挥……"
我们衷心希望她有好运,起码能能保住现有的视力。
通过陈大姐的事例我想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适是非常关键的,拒接接受是危害最大的,满不在乎,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的心态是不可取的,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挑战它,主动学习,主动就医,才能管理好糖尿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文/医院弓俊霞医生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1定期检查,及早发现眼病变大多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初期,患者都无眼部自觉症状,但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黄斑区受累,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等症状;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密切注意双眼视力的改变和眼前黑影的增减,因为该症状常常是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信号。
由于在视网膜病变发病初期,没有症状。所以,在确诊为糖尿病后,患者最好定期到眼科做眼部常规检查。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包括眼底的眼部检查,一旦发现视网膜病变,应该每年复查数次,检查内容包括视力、结膜、虹膜、晶状体及眼底的一般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有无异常。如果患糖尿病3年以上,患者除了做眼部常规检查外,还应定期做视网膜电生理检查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客观的方式了解视网膜功能改变,以及视网膜血管有否出现解剖形态学上的改变。2多管齐下,防止视力丧失尽管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予以预防和根治,但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阻止病情的发展和恶化。1.控制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原则上应首先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这对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促进逆转的作用,而长期控制血糖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2.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如导升明对微血管瘤的消退具有一定功效,适宜于单纯型糖尿病早期使用,而中药辨证治疗单纯型糖尿病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控制与缓解病情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外,还可以作为眼底激光与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3.激光治疗。迄今三十多年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取得最明显效果并被广泛采用的技术为激光治疗。有一些患者对激光治疗心存疑虑,有的患者自觉激光治疗以后视力差了。其实,激光治疗前需将患者的瞳孔用强扩瞳药散大,而强扩瞳药的效果可持续二周,在瞳孔散大期间,看东西自然会模糊不清。另外,激光治疗确实有一些副作用,如视野中会出现暗点,患者的夜间视力、颜色视力和周边视力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些副作用与防止视力丧失的作用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4.手术治疗。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到非常恶重的程度时,如玻璃体大量出血不吸收,甚至出现牵引性的视网膜脱离,必须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这是一类难度很大的手术,目前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才能承担。5.控制血压。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必须积极治疗高血压。一般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若血压下降不满意,可加服小剂量的双氢克尿塞。一星期后,血压下降还达不到要求,则还可加少量钙拮抗剂,如硝苯啶等。总之,应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将血压维持在17.2.2/10.6千帕(/80mm汞柱)。6.预防白内障白内障是指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晶状体混浊。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早、进展快,是影响患者视力的重要因素。预防白内障的有效办法是:①预防脱水:当体液不足时(如严重腹泻、呕吐、高温出汗等),体内一些异常化学物质易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此时可及时补充一些白开水和含盐饮料。②外出戴深色眼镜:一般地说,晶状体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时间愈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愈大。戴深色眼镜,可减少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害。③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减弱光线对晶状体的损害,每次口服维生素C0.4克,每天3次。此外,还可加服阿司匹林,每次1.3g,每天1次,饭后服用,可使患白内障的危险性降低一半。7.及时激光或手术治疗尽早发现影响视力的视网膜病变,如视盘或其周围出现新生血管等,可及时采取激光凝固治疗。此外,如白内障严重而降低了视力,可行白内障摘除术。如有不能吸收的严重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出现病理改变时,可行玻璃体灌注切除术。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如疾病早期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而且病变广泛,双眼对称,激光治疗又无效时,可采用垂体切除术。8.尽早使用防治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在影响视力的病变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而且随糖尿病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发展。有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现有早期视网膜病变,8年后,视网膜病变约占所有病人的50%,20年后,约80%的患者都能查出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因此,尽早使用防治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可减少失明的危险。综上所述,得了糖尿病,及早防失明,应该成为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准则,如果待到视力明显受损时再采取措施,则为时过晚,并将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hl/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