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三国谈被曹操一家忌惮的司马懿,曹
因为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奸佞权臣的形象被最终定格
可如果回首他之前的生命历程,高平陵之前的他矜矜业业,文成武功样样不落,侍奉曹操、曹丕、曹睿三朝老臣几乎无可挑剔。
平心而论,如果有这样趁手的人当你手下,你能料到他几十年后会突然反水?
更不要说司马懿一步步上位的政治生涯,其实远谈不上一帆风顺,曹操这样的人精对他早有提防。
据《晋书.宣帝》记载。曹操曾向二公子求证司马懿是否有狼顾之相的情形: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後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所谓的狼顾之相,即是狼子野心、阴险狡诈的面相。曹操其实心中一直忌惮司马懿,不仅因为这些所谓的面相和噩梦。
更重要的是司马懿作为当时豪门望族司马氏的代言人,多次受曹操招募却称病推却,一直等到曹操平定北方,眼看大局已定的时候,司马懿才携自己的势力进入曹魏
这说明,司马懿心思极重,且为人处世以利益为先,加入曹操集团更没有什么忠义礼义的考虑。
偏偏这样一个人能力极佳,家族势力庞大。
所以在曹操的心中,对司马懿从来是心存戒心的。
到了曹丕当政时期,司马懿作为早早站队曹丕的“好基友”,才算是被带入了曹魏权力真正的中心地带。
此时曹丕对待司马懿,似乎不如曹操那么忌惮了,辅佐曹睿的托孤名单中,依然有他的位置。不过曹丕并不傻。
司马懿始终受到强大的制衡,在其他三位托孤重臣中,最重要的军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曹休和曹真的手里,就算是内政,还有另外一个豪门代言人陈群与司马懿共同执掌。
然而时也命也,曹睿执政时期,曹休、曹真相继离世,面对其他两国不时侵扰,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司马懿手握兵符,扛起了维系曹魏江山的重任。
权力的天平已渐渐倾斜,命运再次对曹家人开了一个玩笑,曹睿身体日渐衰弱,为太子筹划托孤众臣名单的大事,终于提上日程。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之前威高权重,辅佐了曹睿一生的司马懿,并没有在列,曹睿打算托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
这五个人的共同点,是都为宗室。魏国的宗室,包括曹氏和夏侯氏。在这份名单中,曹宇是曹操的儿子;秦朗虽然不姓曹,但却是曹操的养子。
另一个共同点,就是五人均任军职,任你司马懿战功赫赫,病危曹睿思路清晰,就是要把军权牢牢握在自家人手里。
然而问题却出在两位老牌秘书刘放,孙资身上。
这两位从曹操时代,就备受信任,到了曹睿当政时期,两位混得如日中天,不仅作为秘书爬到了高位,对朝政的参与度远远超过了秘书的职能,曹睿不少的政令实际上就出自这两位之手。
也因此,在原定的托孤名单里的两位大佬,夏侯献、曹肇就对孙资、刘放长期专权心怀不满,曾指着大殿前的一棵鸡栖树借题发挥说,“这(意指孙刘二人擅断朝政)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
这下两个老秘书慌了神,这摆明是要在曹睿死后来一番秋后算账。
急于自保的他们,需要一个契机,将这两人从托孤名单中抹去。而恰好处于托孤名单核心的曹宇性情温良,照例谦辞推让不愿接手大将军之位。
两位秘书长却对曹睿说,这是燕王曹宇知道自己能力不行,所以才推让,建议让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此时的曹睿病重,神志似乎时而清醒时而混沌。等曹睿逐渐回过味儿来,他对于司马懿的忌惮又涌上心头。
曹睿认为曹爽能力一般还软弱,司马懿阴狠,不放心这样的权力交接,然而这两位秘书长却再次在曹睿耳边吹风,维持托孤此二人的的决定。
曹叡也许又是病魔来袭,竟然也同意了,不过说道:“我疲乏极了,不能写字。”不想立即下诏。
刘放竟然抓住曹叡的手,迫不及待,也许是怕曹睿再次再次清醒后反悔,勉强写下诏书,出宫当众公布,罢曹宇等人官职,不得在宫中停留。曹爽、司马懿掌握朝政。
至此,原本配置给五个人的权力集中在两个人身上,虽然军权在大将军曹爽手里,但从之后的事情也能看出,论政治斗争,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曹爽无论是能力还是心机,都远远不及司马懿,而曹睿最亲的宗亲曹宇等人,却被一个个从权力的中心拔走,最终为之后司马家谋反埋下伏笔。
大概曹操未可成想,一家三代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三代人一刻也没放松的时刻提防,苦心孤诣的权力布局,却抵不过病痛带来的愚钝,抵不过弄臣各怀鬼胎的私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lyy/1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