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视网膜脱落术后视物变形验案

姓名:马XX。性别:男。年龄:24岁。婚况:未婚。单位:南京。职业:营销业。

就诊时间:-5-8科别:针灸科。节气:立夏。气温:18度。天气:晴。

主述:视网膜脱落术后视物变形近3月。

现病史:患者年2月17日因左眼鼻侧视物不清医院,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9.00-0.50*5矫正1.0;左眼0.1-8.50-1.25*矫正0.6,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5mmHg,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双眼睑无红肿、淤血,眼睑无硬结及疤痕,未见倒睫及睑内外翻,双眼上下泪点位置正常,泪道冲洗通畅;双眼结膜无充血,双眼巩膜无黄染,无压痛、结节和葡萄肿,双眼角膜透明;双眼前房适中,房水清;双眼虹膜纹理清,无萎缩;双眼瞳孔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双眼晶状体透明;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眼底模糊可见视盘边界清、色可,动静脉大血管正常,视网膜红润,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左眼眼底模糊可见视盘边界清、色可,动静脉大血管大致正常,视颞上方视网膜高起,1点位置可见一裂孔,黄斑中心凹反光不见。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左),高度近视(双)。入院后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年2月19日于局麻下行左眼巩膜外冷凝压垫术。年2月24日出院术眼检查示:左眼视力0.05-8.75-2.50*矫正0.8,眼压17mmHg,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缝线固定,角膜透明,前房适中,房水闪辉(+),瞳孔圆,药物性散大,直径约5mm,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可,动静脉大血管大致正常,视网膜色可,颞上方周边视网膜见加压嵴,裂孔闭合于嵴上,黄斑中心凹反光不见。出院予左氧氟沙星眼水点术眼每日4次,氟米龙滴眼液点术眼每日4次。手术后看事物严重变形,看一条竖直线有13个波浪。咨询眼科医生说视网膜脱落手术存在风险,且术后因视网膜不平或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可能出现视物变形现象,属于正常的范围,不属于医疗事故。建议多休息不要搬运重物或做运动,医院复查,防止视网膜脱落再次发生。患者手术后服用了1个月的激素,人发胖,双眼怕光。看事物严重变形至今未见缓解,看一条竖直线仍有13个波浪,故经人介绍求治予余。现症见:视力右眼:0.1-9.00-0.50*5矫正1.0;左眼视力0.05-8.75-2.50*矫正0.8,朱砂掌。尿频近2年。舌:色暗红,肥厚,水滑,边有齿痕。苔:黄腻,中央有深长裂纹。脉:胃(右关外)冰寒湿,湿邪困脾(右关内),肝(左关内)寒、肾(左尺内)寒,眼(双掌拇指关节横纹内侧)视网膜下积液。

既往史:小时候喜喝凉水,经常生病,输液,抵抗力差。小学1-2年级发现近视,四年级开始带度眼镜。

体检:左眼裸视0.15,右眼裸视0.15。

实验室检查:无资料。

初步诊断:中医:视物变形

视远不能

证型:肝脾阳陷,水饮积聚,阳不越阴

西医: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视物变形(左)

高度近视(双)

治则:升阳举陷,健脾化饮,舒筋解痉

处理:1.寸口针qd.X45天

取穴:脾、胃、双眼、肝、肾。

操作:捻转泻法,寒气得出后留针1小时。

2.中药qd.X45天

二诊:-6-24。节气:夏至。气温:30度。天气:晴。

病情变化:寸口针45次,口服破格附子理中汤25付、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19付,左眼视直线变性由13个波浪变为一个波浪,左眼度,右眼度,双眼裸眼视力0.15。

辩证分析:

现代医学认为:近视眼是由遗传或后天发育不良;或者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持续看近,使睫状肌痉挛,晶状体曲率改变,眼轴延长等因素导致物像成焦于视网膜之前而形成。如果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视网膜长期接受近视反射,动眼神经指挥眼外肌持续舒张,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压迫下,球壁逐渐变薄伸长扩张,弹性减弱;睫状肌环形纤维持续紧张,回弹力降低,不能舒张,则会进一步发展为高度近视。在高度近视眼进程中,本质为眼底变性逐渐加重,眼轴不断延长,由于视网膜上主管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的黄斑区位于眼后极部,在病变过程中必定受损而出现出血、渗出等病变,本患者左眼网脱后眼黄斑部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严重损伤视功能。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脱落术后因视网膜不平或视网膜下积液会出现视物变形,本患者视网膜脱落术后出现严重视物变形,看一条直线有13个波浪。目前西医没有治疗方法。

视功能,中医称之为神光。神光者,火之用事,所以说“视力”是“火”的体现,如《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曰:“夫火在目为神光。……神光者,谓目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因此,历代眼科学者多宗“远视不明是无火”之说,如《审视瑶函?内障》指出:“目患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阳不足阴有余,病於少火者也,无火,是以光华不能发生越於远而拘敛近视耳。……夫气之所用谓之火……在目为神光……神气弱必发用衰,发用衰则经络涩滞,故阴盛阳衰,而光华不能及远矣。”目失所养致使玄府受损而神光不能发越,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是近视的证候特征。轻中度近视症为:神光不足,视近清晰,视远模糊。高度近视症有:视疲劳,眼球较突,眼偏斜,或眼底变性等。本患者小学1-2年级发生近视,四年级开始带度眼镜,目前发展到右眼度、左眼的高度近视,左眼视网膜脱落。

目,能视物之神光,源于先天精气化生,亦赖于后天脾胃运化的精气充养。《灵兰秘典》曰:脾胃者,仓廪之官,在五行为土,土生万物,故为阳气之原。其性好生恶杀,遇春夏乃生长,遇秋冬则收藏,或有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类,过而不节,皆能伤动脾胃。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阳气下陷,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阳气皆衰。阳气既衰,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阴气独盛。阴气既盛,故阳不能抗也。肝虽藏血上濡于目,亦必须通过脾胃气化;血虽总统于心,却生化于脾,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脾输精气,上贯于目。李东垣《兰室秘藏》曰:“五脏六腑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六腑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且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睫状肌等目窍肉轮胞睑、眼带约束在脏属脾,“脾之精腾结而为肉轮”,“脾有病则发于肉轮”。目之肉轮及眼带约束得脾之精气滋养,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睫状肌柔软、伸缩自如,则眼睑开合自如,乌珠转动灵活,不会出现斜视、近视。若平素嗜食生冷,择食或偏食,损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血无以化,导致眼外肌、睫状肌僵硬,不柔软,故脾胃阳虚可导致近视发生发展。本患者小时候喜喝凉水,经常生病、输液,抵抗力差。小学1-2年级发现近视,四年级开始带度眼镜。当今儿童近视高发,亦源于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发达,吃冷饮成时尚,导致脾胃阳气虚寒湿盛,光华不能发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奉劝世人爱护眼睛。让儿童远离冷饮,方可远离近视。

《内经》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人体十二经络皆直接或间接通于目,经络周密地分布于眼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气血,手足三阳经分布于眼及眼周围,支配着眼的运动。故经络气血流畅,功能正常是目能运动和视物的重要保证。若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造成经络气血涩滞,目失所养,阻遏晶珠发光,则能近怯远。故预防近视应当认真做“眼保健操”,以疏通眼部经络运行气血,但要注意穴位准确。

《内经》云:“肝开窍于目”。《灵枢·脉度》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气和,则疏泄有度,不抑郁,不亢奋。只有五脏得以化液,五脏之精各展其用,才能灌精濡窍,分辨五色。患者性急好愤世嫉俗,至双手掌现肝掌样朱砂,为肝气抑郁,且心肝之气覆布在左,主升清,故患者出现左眼视网膜脱落。

《内经》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目经大成?五轮》曰:“风轮下一圈收放者为金井,井内黑水曰神膏……膏中有珠,澄澈而软,状类水晶棋子,曰‘黄睛’,总名瞳神,均属乎肾。肾为水火真源,神光幽潜之所,四轮不能视物,惟此明察秋毫,轮曰水。而主管视觉的视神经在视网膜的黄斑区,可见水轮与视网膜黄斑区的关系非常密切。患者双眼高度近视近10年,近2年出现尿频,9个月前出现左眼鼻侧视物不清,《外台秘要》云:“盖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者,故光华不能越于外,而偎敛近视耳,治之在肾。”此证为肾阳不足、肾水冰寒所致视网膜变性并裂孔形成,玻璃体混浊,继而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左眼黄斑部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下积液。“脾主运化水湿”,患者胃冰寒湿,湿邪困脾,故术后视网膜下积液不消,导致视物变形,看一条直线有13个波浪。余运用寸口针,穴取脾、胃以祛湿健脾、和胃燥湿,取双眼穴以祛湿通络、运行气血,第一次施针时患者就惊呼:“有效!左眼看1条直线上的波浪明显减少了,对寸口针很有信心。”针后辅以中药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补虚回阳。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启玄府之闭,托邪外透。本患者共经寸口针治疗45次,口服附子理中汤25付、麻附细辛汤19付。左眼视物变形基本消失,左眼视直线由成13个波浪变为1个波浪;高度近视亦明显好转,左眼近视度数由度变为度,右眼近视度数由度变为度。

综上所述:脾胃阳气不足,阳为阴侵,脏腑功能失常,以致光华不能发越于远处为轻、中度近视眼发生发展之本;阳气无力温煦推动气血运行,而致经络气血阻滞,眼外肌持续紧张,回弹力降低,不能舒张,眼轴延长,是近视眼发生之标;阴阳互根,久则相互影响,阳损及阴,至肝肾阳气不足,为高度近视、视网膜变性、脱落发生发展之本;脾胃阳虚是视网膜脱落术后视网膜下积液不消之本。此病证属阳虚阴盛,治以扶阳抑阴获效,姑且纪此一案,以作今后治高度近视视网膜脱落术后视物变形者之借鉴。

版权声明

?本文为姑苏区马岩璠针灸诊所马岩璠针灸博士在二十四年的针灸临床实践基础上,遵循《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和《难经·二十三难》:“经络者······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难经·三难》:“脉有三部九候,······审而刺之者也。”按照《难经》脉法,自悟审脉后在寸口脉上针刺的寸口针法,应用于急危重症的临床验案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马岩璠

↓↓↓长按图片,自动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主治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lyy/6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