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图志丨京剧曹操与杨修
标题
正文内容。
背景上海京剧院出品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创作于年,首演于年,在中国多座城市演出,获奖无数。年,荣获中国戏曲学会首次颁发的中国戏曲学会奖,年获得中国京剧艺术节的惟一大奖——程长庚金奖。
该剧在《三国演义》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错杀孔闻岱、守灵杀妻等情节,讲述了曹操与杨修两位风云人物的纠葛。首演时由花脸名家尚长荣饰演曹操,言派老生名家言兴朋饰演杨修。年以来推出传承版,由杨东虎、董洪松、陈圣杰等青年演员担任主演。
虽然对“鸡肋”这个词的传说很早就知道了,也习惯了戏曲作品中对曹操一贯白脸化的处理方式,但是看这出戏的时候还是感到了说不出的憋闷。
孔闻岱之死
明知曹操是孔闻岱的杀父仇人,杨修还是坚持将孔闻岱引荐给曹操。然而孔闻岱为了国家大业把家仇放在一边,风霜劳苦跑遍各地筹措来急需的粮食兵马的结局,却是被曹操疑心叛变投敌而被刺死。不论政论家们如何用“奸雄”之类的词汇极力淡化曹氏身上专制的色彩,当看到台上的他沉浸在对于孔闻岱串通敌国谋害自己的幻想里不能自拔于是就假装赐酒却一剑将其刺死的一幕,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理解这个所谓伟大的政治家。
倩娘之死
如果说孔闻岱之死缘于曹氏的疑心,并且疑心是其标签一样的性格缺陷,在《捉放曹》等戏中也都多次表现过,早已见怪不怪了的话;那么倩娘的死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所谓“奸雄”在几近变态的疑心以外还有令人瞠目的狠心。尽管倩娘上场时用一段唱充分述说了自己和曹操多年来相濡以沫的夫妻情、临死前又尽力表达了自己的心甘情愿;尽管曹操在倩娘临死前也表现出了自己内心所谓的不舍和无奈;甚至尽管这一情节被描述成是杨修故意使计——仍然不能冲淡曹操本人的“狠”。为了所谓建功立业,连最亲近的人也是可以牺牲的,这种处事方式真的看不到“雄”只能看到“奸”。
杨修之死
如果说倩娘之死还能用“无毒不丈夫”来为曹操强行开脱,那么杨修之死却让他担不起“量小非君子”这前半句,所以他终究还是配不上“奸雄”的“雄”字。不论台上的曹操怎样努力地表现自己真的不想杀杨修,只怪杨修太过耿直才不得不动杀机,都让人难以将其视为伟人。
有人说杨修是书生气太重,不懂政治。实则不然——杨修并非一开始就对曹操傲慢清高,直到孔闻岱死后曹操一口咬定自己是“梦中错杀”并不惜用倩娘之死加以佐证以后,杨修才失望透顶,索性把恃才放旷发挥到淋漓尽致。与其说这种不妥协是知识分子的孤高,我更偏向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傲气。
有人说曹操是一代奸雄,怀大志不拘小节,他的目标在天下,不在一条半条人命,这就更令人难以苟同——天下本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的。如果要罔顾他人死活去成就所谓的宏图大业,那这“大业”也着实太不堪!至于杀了人都能怪到“刀”的头上,对于逼迫自己承认真相的人怀恨在心认为其耽误大局,就更是令人不齿!
当然,戏终究只是戏,不同于正史,和史实有可能相差更远,我们的讨论只针对这部戏剧作品。但《三国演义》区别于《三国志》的最显性特征,也正在于它更能反映最广大底层人民的是非观念乃至价值取向。一部好的戏剧作品自然也不应满足于诸如剖析人性一类高屋建瓴的探讨;通过戏剧作品来观照现实,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才是更接地气的意义所在。或许这也是《曹操与杨修》在多如牛毛的新编历史戏中获得特殊好评的原因之一。
曹操:杨东虎、董洪松
杨修:陈圣杰
倩娘:高红梅
鹿鸣:王维佳
图文原创。
如需使用,请联系管理员。
谢谢。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在那个医院比较好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cs/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