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垮课堂效率的这9个教学陷阱,老师一定要
细节见功夫深浅!这9种教学陷阱,老师不妨对照一下,注意避免哦!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6分钟
1
不等学生坐好就开讲
有的教师看似“惜时如金”,离上课铃响还有近两分钟就匆匆忙忙地登上了讲台,在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显然还没有坐好,教室里还响着挪动凳子和翻找课本的嘈杂的声音,教师的课已经开讲了,于是教师的导课就在接踵而至的上课铃声中过去了。学生没有被教师的导课内容所吸引,也就不明白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上课铃声是提醒学生集中精力正式开始上课的信号,代表着学生课前准备终结。但在铃响前上课,学生坐不好就仓促上课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惶恐不安和行为上的忙乱,不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也使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的精彩导课语言无的放矢,这将影响课堂的效果。2
没等学生理解就提问
教师在讲完新知识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提出问题。不等学生听清问题、没有留出消化理解的时间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学生听不清要求,听不懂提出的问题,或没来得及对已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就起不到教师提问应有的检查、反馈、矫正的作用。与其如此无效地“争分夺秒”,倒不如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待可以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减少焦虑,等待可以催化学生的思维,弄清表达语言的逻辑性,等待可以使课堂更和谐、高效。3
发出无效的任务分配指令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通常会向学生发出这样的指令:“下面开始小组讨论”,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簇拥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讨论问题,有的人借机闲聊,一时间嘈杂声四起。这时教师或者是在一边站着一动不动,或者是翻书看教案,或者是找一个凳子坐下来休息,或者是象征性地在班里转一圈。有的时候,学生的讨论可能已经偏离主题了,可能由于理解不到位,学生根本无从讨论;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学生无法讨论等。游三国城的游记作文 7月31日那天,我们来到了无锡市内的三国城,它们把三国里面所发生的事情都详细刻画了。有赛马场、大船、皮划艇、泼水节、赤壁之战……这些地方。 一到三国城,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那几个站立着的士兵,他们手持长矛,无比尊严,站在城下,好像只要入侵者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杀他个片甲不留。入城后,山上就有许许多多用石头雕成的人、马车、士兵、将领等,好像在听候命令,接着又看见了一条条大船,上面插着许多旗子浩浩荡荡在水中飘浮,看见这种大船,令我十分震惊。旁边是一座箭塔,保护着这个港口。向前远眺,那是一条湖,在仔细看,它的面积这么大,就知道是太湖,看见这个太湖,我想,真是太壮观了,波浪的声音一阵又一阵,犹如一个人在弹奏乐器。紧接着,爸爸带我去坐皮划艇,我高兴极了。坐在皮划艇上既有一种害怕又有一种兴奋,皮划艇开了,看看身后,波浪“哗啦哗啦”地响,又看见了整个太湖和大半个三国城,皮划艇一边往右斜,一边往左斜,然后又来两次大约倾斜90°的时候,我差不多都快叫起来了,还以为要翻船了呢!真是有惊无险。接着,我们又去观看赤壁之战表演,主持人先给我们看一下奇特的表演,只见火在水上着了,这让我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岸边开始冒烟了,就在我们思考的时候,突然,水里爆炸了,水花一下子升到了10米高,差不多都快把心脏病吓出来了。开始了,刚才的表演都用到实战中,结果双方都损兵折将。 虽然三国城很小,但是它刻画了三国时期发生的事情。三国演义作文字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也是战争类的书籍,我十分喜欢他。经常手不释卷的地读这部书。 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大神”。在明朝初期罗贯中写的。其中我最喜欢关羽这个人。他是一个忠义的人,因为曹操帮助过他,他不仅斩颜良诛杀文丑,还在华容道放过了他。在这里可以看出关羽是一个忠义的好人。 关羽还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在周瑜想用计谋杀死刘备的时候,关羽站在了他的大哥身旁,是周瑜硬是让放下杀机。还有在曹操的指挥下,干掉了颜良和文丑。要知道这两人,当时都是这两人是最厉害的,打变中国没有对手。可是关羽刚刚出来便诛杀了他们两人。在这里可以看出关羽的厉害了。 因为关羽,张飞,诸葛亮帮助着刘备。让刘备成就了霸业。关羽也是一位将军被刘备封赏为“五虎上将”。 关羽还是个替天行道的`好人在桃园三结义前杀了一个人,为的是除暴安良,替老百姓做主。 关羽在当今的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可见关羽的厉害。
如此的小组讨论,成了一种课堂的“装饰”。教师认为有了讨论就是好的课堂,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深入、有效,不在意问题是否真的得到解决。科学合理地分配任务,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应该落实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应体现在教师用精准而有效的语言对课堂进行科学调控、指导上。4
一成不变的情绪激发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这样启发学生:“大家看××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好!”同学们齐声喊道。教师在学生的声音落下后说:“回答得这么好,还不来点掌声?”学生噼里啪啦的掌声随之响起。“掌声响起”这种形式已经较为普遍地充斥在一些课堂上。没有遇到让人惊叹的问题,就提示学生鼓掌,无疑是耽误教学时间。假如某个教师喜欢这样做,一个学期下来、一年下来,总共占用多少课堂时间?如果一次算作2分钟,50名学生就是分钟。从另一个角度看,为学生“要掌声”,与舞台上演员向观众要掌声有何不同呢?尊重学生,表扬鼓励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采取“要掌声”的方式。5
三国的读书笔记 现在是凌晨零点34分,无甚睡意,盖先聊聊赶在27号的尾巴看完的《三国》好了。 若说我国人不识得四大名著那可真是要贻笑大方,不说别的,单单考试亦不知要提上机几回来。然真实情况,却是过去十几年中,我都未尝好好地通读这古人之大作。甚至于约莫一年之前我便买了这套书,时时拿起却又频频放下。总以为这将是项艰难之任务,不曾想此次竟五天不到便看完《三国》。确是令我瞠目结舌了。 回到书中,故事梗概其实不需多言,都知道说的`乃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经过官渡、赤壁等著名战役后,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成掎角之势,而后司马家势大,相继灭蜀、吴,自立晋朝,自此天下一统。 通读后其实最大的感受乃《三国》真仅仅为小说耳。我们耳熟能详的“既生瑜何生亮”、“草船借箭”、“空城计”……亦仅仅为故事罢了。或许也有人会跟我一样,相信着这些传奇,其实不然,而如何令自己不再显得如此浅薄更是当下重点了。 这部三国,以刘备诸葛亮一方为视角,同时也代表着作家本人的立场。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与史实不相符合的形象或状况。对于这本书,开头会有愤懑,渐渐地突然开始能够将自身情感抽离出来,平静的接受、包容所有的观点。不知此法对或不对,然而现今我所希望达到的便是如此。能够极度理智地对待看过的每一个故事,平静地接受所有的合理或不合理。 相较于这部小说,我更想说说的是真实历史上的这段历程。《三国志》还没有开始看,具体的史实我并不了解,但这也无法阻止我对这期间人物的由衷感叹。结合几天前看过的些许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实在令人无不为之赞叹。我看见智慧的光芒的历史的长河熠熠生辉,看到人类无尽的潜能与魅力。真真是“时势造英雄”啊! 总觉得这种名著“难啃”,实实在在读完了便觉得也不尽然。现今我的眼前也依旧闪过那一个一个或豪迈、或优雅、或奸诈、或……,的身影。穿越三国字作文 我如获至宝的捧起了《三国志》,津津有味的“咀嚼”着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扒着睡着了,随即就踏入了一次奇幻的旅程。 “咦,这是哪儿?”我揉揉眼,看见了一排凶神恶煞的士兵拿着银光闪闪的长矛,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你们是什么人?”他们脸如冰霜,一言不发。 我打量着四周,心里像兔子般”砰砰”直跳,周围的这些是干什么的?什么人?一连串的问题冒上心头,这是,两个身材魁梧的大汉,穿着战靴,“咯吱咯吱”的走了进来,在士兵的耳边嘟嚷了几句,便把我拉到了一个威风凛凛的人面前,他披着红如烈火的`锦袍,佩戴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宝剑,刚毅的脸上透着一股傲视天下的神情,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曹操,难道是称霸一方曹操”。我不禁大声叫道。心里暗自一惊“我居然来到了三国时代”。 只见曹操紧锁眉头,一脸严肃的问道“先生可有治国安民之策”? “有,汉高祖刘邦礼贤下士,虚心接受可用之策,终究得到了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我将历史书上的知识一股脑全说了出来,曹操舒展开了眉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不一会儿,一个士兵慌慌张张的从帐外跑来,说“东吴派船只来攻了”,我和曹操连忙出去一看,江上的雾很大,隐约能看到十几支船,曹操正欲令士兵放箭,我心想,“一定是草船借箭”,提议到“用火箭”,曹操眼珠一转,连称妙计,一条条“火龙”呼啸着向东吴的船只奔去。 射了十万多支箭后,远方传来一个人的声音“孔明之智,不及孟德”,我和曹操对视一眼,纷纷大笑起来。 我和曹操心情大好,都阔步走进营帐,曹操命人拿上了两盘金碧辉煌的珠宝,说:“先生,小小敬意,不住挂齿,请务必收下。” 曹操拍拍我的肩,可我却感到痛痛的,睁开朦胧的双眼,我看到了妈妈慈祥的脸庞……
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有时也让一些教师顾此失彼,让先进的教学技术代替了必要的讲授。一些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图片、音频、视频应有尽有,声、光、电各显神通,台上台下忙个不停。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使历史事件得以重现,使巨大的空间距离缩小,用得好能有效促进教学的作用。《三国演义》人物分析作文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人物更是性格鲜明,我最喜欢的就是——曹操。 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书中的曹操爱才惜才、奸诈多疑、妒才。曹操不杀张辽、留关羽,善待徐庶等做法都显示出了他爱才惜才的性格特点。曹操杀杨修、弥衡等做法都显示了他对才能卓越的人的不能容。“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概括的写出了曹操奸诈、多疑、妒才的性格特点。不仅这样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观沧海》《短歌行》都显示了曹操的才华横溢,这只是但看曹操一个人,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就一定还知道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他的领导下魏国成了一大强国。 除了曹操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里都展示了他的智慧,鲁迅对他评价就是“多才儿近妖”诸葛亮一生忠心为蜀,“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诠释。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发生发展与被镇压的过程。“拥刘反曹”是《三国演义》的主旨思想,作者显然是一如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融合了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既生瑜,何生亮!”“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让我们知道《三国演义》的魅力,那么,还在等什么呢?快打看这门书看看吧!假如三国用上手机作文 假期在家看三国演义,认识了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参与过很多的 三国战争,历史上的空城计,草船借剑等战役,都有诸葛亮的功劳,忽然一日在想,如果诸葛亮用上现代的手机会怎么样?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诸葛亮得到了几部手机,当时的他们靠骑兵骑马送信,有时一个信息,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送到。他发现这手机发信息非常的迅速便捷,欣喜若狂。便将仅有的几部手机发给西蜀的几位大将,并向他们讲解了手机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投降,被东吴斩杀,刘备并不知道关羽已被擒斩杀,刘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关羽发了短信,说要和魏国一起干掉东吴,然后收集军马再干掉魏国。关羽死后,手机落在了东吴孙权手中,短信内容被孙权知道后,孙权怒气冲冠,和魏国通商,决定和魏国一起干掉蜀国。只是孙权没有告诉魏国,干完蜀国,他会一并干掉魏国。 此时,在蜀国,刘备正在想如何联合魏国,打败东吴。突然,诸葛亮冲了进来说道:“不好了,东吴和魏国一起来进攻我们。”刘备大惊失色,问道:“怎么会这样?东吴怎么会知道我们的计划?是谁走露了风声?难道我们内部有卧底?”诸葛亮问刘备:“您把我们的计划都告诉了谁?”刘备说:“我发给了关羽、张飞和你。”诸葛亮道:“唉!关羽刘备听后差点晕倒在地,后悔莫及!就这样,东吴顺势将魏国干掉,统一了天下! “孩子,该起床了……”妈妈的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原来是午睡做的一个梦!嗨!幸亏是一个梦,我差一点篡改历史!
但现在的课堂,多媒体的地位不知何时由“辅助方式”跃升到了“主宰”教师的高度。上课时,一些教师板书不写了,该说的话、该读的课文几乎都被电脑取代了,应该学生想象、推理的内容也利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基本功很难看见,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缩水了,教师激情四射的魅力也消失了。实践证明,不是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教师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师要把握“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对难点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发挥教学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怎样使用多媒体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有怎样熟悉的程度。否则,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6
不习惯先听后讲
倾听是交流的基础,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获得重要信息的方法。但是一些教师习惯了“讲”,而不习惯于“倾听”。在学生分级讨论时无所事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走神或心不在焉。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发现不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就起不到借鉴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热烈的讨论置若罔闻,对学生在讨论中的深入程度、观点和思路的正确与否等不能了然于胸,则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来源于师生之间的有效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对对方的一种基本的礼貌、一种交流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推动教学的重要方法。师生之间如果不形成相互倾听的习惯,就会出现有效信息的损耗,会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7
讲评课上投机取巧
一些教师私下反映,最好上的课是复习阶段的讲评课,原因是不需要多么精心备课,只要有答案,就能上好。持这种看法的教师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有真正懂得讲评课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如果学生全会了还讲,个别人不会的也讲,则会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典型题目和一般题目都泛泛地讲解,重点不突出,发散性不够,这往往是讲评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讲评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教师可以借助对典型题目的讲评,及时梳理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发现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纠正。通过对典型题的讲评,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教师不能把讲评课变成对答案的机械行为。8
哑然于“自主学习”
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下面用5分钟的时间看书”。这时,有的同学迅速翻开书本,拿起钢笔,边读边写;有的自言自语地念叨;有的眼睛盯着书本,目光没发生任何的移动;有的随意翻动着课本,似乎没有找到引起注意的地方;有的渐渐找到了睡觉的感觉,开始闭目垂首……时间就这样流逝着,教师除了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几次,没有说话,也没有和学生进行其他方式的交流。这样的“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明确的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实际上成了“放任自流”,学生间的差距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会拉得越来越大。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引导,科学指导,力求做到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详细的要求,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情绪等精神状态的变化,给出及时地、必要地指导,此外还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引导他们真正做到自主学习。9
言无激情,课堂死气沉沉
无可否认,激情的丧失使教学缺少了鲜明的个性,使课堂行为变得生硬、呆滞、死气沉沉,使学生的活力得不到激发,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质量。如今的课堂,为教师充分施展个人才能和智慧、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应该让自己的个性张扬起来。擅长说的说起来,擅长演的动起来,让教师的智慧在课堂上肆意流淌,让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让课堂教学在快乐和诗意中穿行。激情四溢,是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的高度自信,更是教师永远追求的一种职业精神。来源
中国教师报(ID:zgjsbqm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zz/1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