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不一的刘备

心口不一的刘备

当然仁义之君仅仅是刘备性格的一个方面,刚才咱们讲到刘备作为一个仁义君子的特点,这是刘备形象所体现的一个最核心的一个特点,在《三国演义》小说当中刘备形象所体现的这种“仁义”观念,寄托着小说家仁政爱民的理想,而这种理想是得到老百姓充分肯定的。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小说中,刘备还经常被人们称为“英雄”或者“枭雄”。称刘备是“英雄”,比如说曹操,咱们说过了,曹操称刘备是英雄,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吾耳”,就是您跟我是英雄。

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人比如刘表、刘璋手下的一些谋士,经常称刘备是“枭雄”,“枭雄”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查一下字典,可以看到,“枭雄”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指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这带有贬抑的意思,另外一个意思是指智勇杰出的人物,这就带有褒奖的意味。实际上不管是褒是贬,在“枭雄”这个词里包含着对刘备性格某些特征的特殊的含义。

作为“枭雄”,刘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是一位“君子”,这点没问题,却常常“心口不一”,这点跟曹操刚好相反,曹操是心口如一的;而刘备往往是心口不一的,就是说他想的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可能又是一套。

比如,刘备从小就想当皇帝,但只有当他小孩儿的时候,他脱口而出,才说出心里的想法,但在这之后,他总是把想当皇帝的远大志向深深地藏在心底里,轻易不让人家知道。

刘备以“贩履织席为业”,但是他却“好交游天下豪杰,素有大志”,但这种大志他从来没有加以张扬。当然在他28岁那年,他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时候,他们打出的旗号还只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也就是为东汉王朝效命这样一种旗号,这时候没有称王称霸的想法。

当然刘备一直是有野心的,这种野心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他到处宣传自己是汉室宗亲,有着皇家的血统。不仅第一次见到张飞、见到关羽的时候,他这么推销自己,以后他也一直这么推销自己。那么实际上他要说明的就是我这种汉家宗亲的身份,这种皇家的血统应该与众不同,当然这种与众不同由于刘备出生于下层,“贩履织席”,已经到下层了,那么在下层做一个手工业者,刘备的生活是比较艰难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这个时候虽然他参与了黄巾起义,虽然他参与了黄巾起义,拉起一支小队伍来了,但要一步一步地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是要一个比较漫长的一个时间的。

所以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小说写他一再地寄人篱下,一败再败,往往被打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所以这个时候刘备更加注意隐藏自己的志向,把自己想出人头地的野心,更深深地藏在心里头。他更多地展现的是明哲保身这样一种特点。在这方面的确刘备表现出过人的忍耐和机智。尤其是在和曹操交往的过程当中,咱们不得不佩服刘备的智慧。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zz/10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