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http://m.39.net/news/a_5530811.html
LISTEN听

一、单元教学参照

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两篇精读课文和《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习作:写读后感”“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的集中编排的古典名著单元,本单元试图通过整组教学,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单元的篇章页上精心编排了导语,“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用精练的语言总结了四大名著的特点和内容,点明了本次学习的对象。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现代文阅读逐步过渡到原著片段的阅读,《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则记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的石猴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少男少女们放风筝时的热闹场面。

本单元的阅读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从阅读训练要素看,要注意把握三大关键词。第一是“初步学习”,表明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达成程度上应该倾向于较浅的层次水平,教学的目标不宜过高,难度不宜过大,特别是学生首次接触长篇幅的古白话文,避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第二是“古典名著”,说明本单元的阅读对象是我国古典名著,进一步说,是四大名著的四个片段。它们都属于章回体小说,教学时需把握小说体裁的教学,可从感受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欣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着手教学。第三是方法,通过课后习题、阅读提示及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从不同角度层层递进,提示了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接下来,说说如何落实“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第一篇课文是用现代文改写的《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这是为学生进入真正的古典小说阅读做准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文中描写诸葛亮言行的句子,揣摩诸葛亮的内心想法,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物特点;接着,迁移学法,自主通过文中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感受故事中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特点;最后,推荐阅读《三国演义》。这篇课文的目标和方法可通过课后习题确定,课后第一题就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细读,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课后第三题则调动学生的已知,从自发到课程化,加深对名著的认识与思考,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第四题则勾连下面的《阅读链接》,其中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著片段,引导学生通过与现代文对照尝试古典名著的阅读,从而感受古典文学名著的语言特点,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篇课文《景阳冈》是原文选段。课后习题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法和抓手。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用多种方法猜一猜猜读词语的意思。(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猜读”也是有方法的,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结合语境等,都是猜读的方法。“跳读”是指遇到一个不理解的词,不影响整体阅读的话,可以适当跳过,读完后再回头理解词的意思。)课后练习第二、三题引导学生先把握课文内容,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宋元话本,这一设计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归本源“话本”,通过入情入境地讲述,感受古代小说的特点,体会学习古典名著的趣味。在学生讲述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恰当地运用语气、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课后练习第四题则是呈现了对武松这个人物的不同评论,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评价武松,旨在引导学生从以往单一、扁平地感受人物特点逐步过渡到多元、立体地感受人物形象。这样的课后习题也就呈现本课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通过猜读,大致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武松打虎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最后,结合课文内容,从对角度交流对武松这个形象的看法。优秀的古典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丰富立体的,而非扁平单一的。

第三篇课文《猴王出世》是略读课文,在阅读提示”中提示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语句时,只要能大致猜懂就可以继续往下读,并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经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运用已有的影视资源和阅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比如播放《西游记)电视据中相应的片段,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上下文猜猜大致意思,并鼓励学生结合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四篇课文《红楼春趣》是略读课文,也是该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提示学生能联系语境大致读懂故事就可以,不用反复琢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红楼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播放影视作品《(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物图片及“放风筝”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课文内容。由于本课人物较多,为了降低难度,阅读提示第二项学习任务中提示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zz/108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