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晚年独揽大权,为何至死都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从青年时期的匡扶汉室转变为晚年的“窃国大盗”,曹操自觉地不自觉地走向了一个通往帝王的道路上。但是直到曹操晚年,也只是要了个魏王的称号,始终没有踏入称帝的最后一步。我想,原因有五点。
01
巩固既得利益
其实东汉末年想要逐鹿中原的群雄们谁不是想要登上九五之位呢?大家心里都是明白人,汉室已经扶不起来了,还是多替自己打算吧。心里这么想,但嘴上不能说,让我想起了电视剧《潜伏》中谢若林的一句经典台词“嘴里全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毕竟这些军阀们也不傻,谁先称帝谁就会是众矢之的,死无葬身之地。还真有一个人蹦跶出来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那就是袁术。
要说这袁术为啥敢称帝,原因有二:其一,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旧吏遍天下,袁术和袁绍是兄弟俩是当时两个最大的军阀,袁绍雄踞河北,袁术割据淮南,兵多将广。而且袁术是袁家的嫡长子,血统比袁绍要高贵。
02
当时的袁术握有传国玉玺,
自认天命所归
结果怎么样呢,众叛亲离,引来了曹操、吕布、孙策三方打击,袁术势力迅速衰落,最终落得个身死异处的结局。
当年这么强大的袁术集团,称帝之后也免不了众人围攻,迅速衰败。曹操自然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他知道,此时还有不少世族或是忠于大汉王朝,或是借着复兴汉室而扩充实力,比如曹操集团首席智囊荀彧,还有刘备和孙权。
若自己称帝,内部不稳而外部还有强敌,容易导致天下大变,这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
03
曹操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实权和虚名之间的衡量,曹操拿捏得非常准确,只要实权在握,当不当皇帝其实并不重要。国家机器还是围绕着曹操运转而非汉帝,这就够了。
04
天下还未统一
建安十二年,曹操写《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自己是代天子出征,现在的成果是上天在扶助汉室。可是天下还未统一,所以我不能把权力交出去。
不管是曹操为自己所背负的骂名开脱,还是心中真是如此,至少曹操向天下人表明了一个态度:我是汉朝的臣子,代天子出征,等国家一统我就会还政给皇帝。若曹操食言而肥,则天下人都会骂他食言而肥,有损曹操的名节。
05
已步入花甲之年
一生戎马,已是高寿了,还有几年可活着呢?曹操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何苦再去称帝背上骂名呢?
所以,曹操到死也没有称帝。
END
文案:吴所卫排版:吴所卫看到本文的写手们,如果你对我们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zz/1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