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美南京人物故事用声音,点亮生命的光
在金陵图书馆
“朗读者”不仅是一个名词
还是一个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者通过诵读经典著作
让盲人朋友也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从年至今,“朗读者”的人数从人增至近1.1万人。在刚刚公布的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名单中,金陵图书馆“朗读者”公益助盲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读书吧
用声音点亮生命的光
“朗读者”公益助盲项目启动于年5月。
“当时,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保障视障人士的阅读需求和文化权益,这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的一种体现。”金陵图书馆活动服务部主任周樱格说。当年的诵读主题为“用声音点亮生命的光”,金陵图书馆活动服务部馆员张婕记得,从5月到8月,陆陆续续有多名志愿者报了名。
经过简单的培训,“朗读者”们拿着书稿读了起来,尽管录音器材普遍简陋,但每份音频中都饱含着脉脉深情。
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第一批精选出来的书籍录音被刻成光盘,送到了众多盲人手中。
从线上到线下
近1.1万志愿者展开爱的接力
这批有声书籍受到了盲人朋友的喜爱。
为了让视障人士在更多的有声作品中遨游,志愿者们一直在努力。年,人;年,人;年,人……“朗读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年4月23日,“盲人剧场”成立,为盲人朋友提供戏曲、话剧、朗读、文艺演出、电影赏析等一系列服务,“朗读者”的志愿服务从线上延伸至线下。
如今,“朗读者”志愿者人数累计近1.1万,服务江苏省范围全龄段盲人读者3万余人;共录制书籍种、征文作品90余篇,总时长超过小时;正式出版有声读物15种,举办公益活动余场。
爱与被爱
在朗读中收获与成长
爱与被爱,是双向的。22岁的叶泓霆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4岁那年,他被确诊为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从此失去光明。在盲校学习时,叶泓霆收到了“朗读者”的有声书籍,还参加了线下活动,这激发了他对朗诵的兴趣,他也加入了“朗读者”队伍。因为看不见文字,叶泓霆朗诵时需要借助读屏软件,将文字变成电子合成音播放出来,他再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读给大众听。
“灾难在我身上扑了个空,我有自己融入世界的方式,我有我的梦想,我的人生一样精彩。”叶泓霆说。因从小感受到社会的爱,他想成为一名医生,以己所学,解人之痛、暖人之心。
不管是慷慨激昂还是温柔生动,10年间,每位“朗读者”都用声音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记在自己心里,也印在他人耳中。
正如志愿者牛昊生自创诗歌《共同的目光》中所写: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眼,声音的呼唤,就是我们共同的目光,这,就是我们大家分享的希望。
内容来源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茸
图片来源
金陵图书馆
封面图片
方飞
编辑
吴一唯
校对钱奕羽责编
潘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hl/1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