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婴精选诗集昔日限量发售中hell

编辑推荐

一位优秀诉说者与倾听者的纸上交流。

内容简介

《昔日》收录了诗人泽婴的诗作余首。

泽婴早期的抒情短诗和片段有些像洛尔迦和海子式的谣曲。晚近时期泽婴诗歌的抒情性和叙述性非常突出,而泽婴的诗在叙述节奏上大抵是缓慢的,声调也不高,但是具有一种持续发声的能力。仿佛一只青蛙扔在凉水里,然后缓慢加热,直至最后让你感受到难以挣脱的困窘、窒息甚至生存和记忆的恐惧。慢慢到来的阵痛有时候比一针见血更难捱。

泽婴的诗歌更像是一种极其耐心的劝说和诉说,既针对自我又指向他者。对于泽婴而言,诗歌就是“蓝信纸”,更多的时候是诉说者和倾听者两者之间的纸上交流,有时候也会谈谈身边的天气、谈谈近日的状况和心情的潮汐,谈谈现实的苦雨、溽热以及人世的冷暖悲辛。

作者简介

泽婴,原名刘佳沛,年除夕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高中一年级退学,次年被当地文联推荐入鲁迅文学院学习。年考入天津某大学经济系,又在大学二年级退学。出版有诗集《泽婴的诗》、长篇小说《荼縻》。现为企业经营者。

前言

泽婴,写诗,写小说。

每一个写作者都会在诗歌文本中重新寻找精神成长史以及自我的映像——“北方的鸟睡死在北方的寓言里/公元。”在漫长的雨季中,诗人披着一件已经被反复浇淋而发亮的雨披。

有时候读泽婴的诗,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多年前某个人背后的呼和浩特以及北方广阔的风声。这是一种原发的精神呼应——“树叶落下/仰望天空/这是在北京开往呼和浩特的火车上/你不懂的/正如我没有想到/遥远的和过去的/光线在落叶的距离中做梦”。时代的火车所承载的是光阴,也是无法挽回的记忆碎片。

在泽婴的诗歌中我总是与那些秋冬时节的寒冷景象相遇。就我所看到的那些关于“节气”的诗歌,泽婴的组诗《二十四节气》是写得最好的——开阔而深邃,具有对时令和个体重新还原和重设的能力。我愿意把《夕像》这首诗看做泽婴诗歌写作的一个基点或者精神趋向的主调——“那不是整个村庄的叹息/仿佛你的叹息/你悄悄躲进山洞,好像真的消失/留下我在迷藏中寂寞地啜泣”。

泽婴早期的抒情短诗和片段有些像洛尔迦和海子式的谣曲。

晚近时期泽婴诗歌的抒情性和叙述性非常突出,而泽婴的诗在叙述节奏上大抵是缓慢的,声调也不高,但是具有一种持续发声的能力。仿佛一只青蛙扔在凉水里,然后缓慢加热,直至最后让你感受到难以挣脱的困窘、窒息甚至生存和记忆的恐惧。慢慢到来的阵痛有时候比一针见血更难捱。

泽婴的诗歌更像是一种极其耐心的劝说和诉说,既针对自我又指向了他者。这样看来,泽婴的诗歌具有“信札”的功能。从外在来看,泽婴的很多诗直接处理“信札”的题材,或者直接以“书信”的形式来写作(比如《回信》《信笺》《一封信》《蓝信纸》)。诗歌对于泽婴而言就是“蓝信纸”。由此,我们看到更多的时候是诉说者和倾听者两者之间的纸上交流,有时候也会谈谈身边的天气、谈谈近日的状况和心情的潮汐,谈谈现实的苦雨、溽热以及人世的冷暖悲辛。我听到了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和感喟。

当有些内容是“信札”所承载不了的,诗人就会用另一种语气来面对近乎无处不在但又不从着落的虚空和时间所带了的生命体验。

在泽婴的诗歌形象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个“少女”和一个“少年”,他们所对应的必然是一个人具体的情感经历、童年经验和记忆的光斑。与此同时,泽婴诗歌中的“孩子”也对应于主体的心象——精神化的亲昵、呵护、疼爱。

诗歌就是记忆,这多少已经显得大而无当的话却未必不是真理之一——有时候“童年期”对诗人的影响要比普通人更甚。

如今,在泽婴的诗歌中我渐渐目睹了惨厉而不惊的“中年之心”与“无奈之胃”。

实际上我更喜欢泽婴诗歌里的那份淡然不争,这在当下几乎成了罕见之物。

这样来说,诗歌所承担的就是劝慰的功能了。“白裙子上洗不掉的残色”正是生活的法则。在“记忆的线段上”,在日常但是又必须小心翼翼而不无冷彻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瞬间——被幸福和神眷顾的瞬间,而诗歌写作也属于这样的一个瞬间。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泽婴精选诗集《昔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ys/12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