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O热点抢先知,亚太会那
编者按
3月1日,第32届亚太眼科学会大会(The32ndAsia-PacificAcademyofOphthalmologyCongress)在新加坡Suntec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年会汇聚了来自77个国家与地区的五千名代表,其中包括余全球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期5日的盛会,共囊括场会议,份自由论文、继教课程、壁报和视频展示,23场厂商赞助会议以及前沿的手术直播会议。
话说从前,小编透露了部分会议亮点的时间地点(会议有约丨探索,创新与实践——3月1日APAO将于新加坡召开),并未介绍具体内容。今日,小编此处透露的是APAO的获奖和主题演讲名单,更重要的,诚意奉上多个主题演讲的概要,让大家先睹为快。
HOLMESLECTURE:如何提高白内障手术覆盖率
日期:March3,
时间:14:30–16:00
地点:Room
HolmesLecture是亚太地区预防失明的特殊贡献最高奖,是为了纪念成立亚太眼科学会的秘书——WilliamJHolmes医生而设立。来自印度的TaraprasadDAS医师将于3月3日做HOLMES演讲——BlindnessProfileandRapidAssessmentofAvoidableBlindnessinSoutheastAsia
白内障作为世界上导致失明的最主要原因,如何提高其手术覆盖率至关重要。东南亚地区包括11个国家含有17.61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6%,其中有万盲人和万视力障碍人群居住在这里,分别占到世界总盲和视力障碍人群的30%和32%。
在这些东南亚国家中盲目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异:从不丹的0.33%到东帝汶的4.5%,同时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差异也较大,从孟加拉国的32%到泰国的95%。这里面存在人力资源短缺和城乡分布不合理的情况。我们完成了对东南亚这些国家可逆性盲的快速评估,但其中有两个国家(马尔代夫和东帝汶)的数据不可用或只有部分可用。使用以下标准:盲,视力标准低于3/60;重度视力障碍,视力标准低于6/60;中度视力障碍,视力标准低于6/18。马尔代夫相关结果是:盲患病率2%(男性1.8%,女性2.3%);重度视力障碍患病率1.9%(男性2.2%,女性1.9%);中度视力障碍患病率12.8%(男性12.7%,女性10%)。白内障和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是导致盲和严重视力障碍的两个主要原因,分别占到51.4%和50.9%。在东帝汶盲患病率2.8%(男性2.4%,女性3.1%);重度视力障碍患病率4.5%(男性4%,女性4.9%);中度视力障碍患病率12.5%(男性12%,女性13.1%)。白内障是导致盲(79.4%)和严重视力障碍(96.4)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是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32.2%)。
在东南亚国家,改善服务供应,创造性别平等,并且提高收容能力对于减少盲和视力障碍尤为必要。
NAKAJIMAAWARD:圆锥角膜的诊断与角膜交联的展望
日期:March3,
时间:14:30–16:00
地点:Nicoll1
来自香港的VishalJHANJI医师获得了中岛奖项,该奖项旨在鼓励年轻医师在眼科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岛奖项的候选人一般不超过40岁,同时能积极参与国际眼科学活动,协助眼科学发展,特别是在预防失明,眼科服务和研究致盲原因(如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移植、角膜软化症、沙眼、角膜溃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生。
VishalJHANJI医师在圆锥角膜诊断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圆锥角膜是一种由于角膜扩张导致进行性角膜变薄和近视散光的眼部疾病。传统对圆锥角膜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角膜成像技术。近年来,采用非角膜成像方式越来越多地用于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有研究指出,在圆锥角膜中,经角膜成像显示出的形态和厚度改变之前角膜生物力学已发生改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早期和进展性圆锥角膜可以通过角膜胶原得到控制,利用核黄素和紫外线照射“加强”生物力学的框架以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许多研究证实了角膜交联在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病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这种治疗模式,可以大大减少世界范围内的角膜移植量。
COLLEGEOFOPHTHALMOLOGISTSLECTURESHIP:关于剥脱综合征的未来展望
日期:March2,
时间:17:00–18:00
地点:HallBX
美国的RobertRitch教授将对剥脱综合征进行演讲。剥脱综合征(XFS)自年首次在芬兰发现并描述以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曾被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特有的疾病。在其他地区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常常被认为是罕见的,通常会被误诊和漏诊。之前对剥脱综合征疾病在流行病学,病理学,电子显微镜和早期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该疾病在这些方面不同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但这些发现潜在的影响仍被低估。
特别是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认识到剥脱综合征是一个普遍的疾病;而且剥脱综合征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识别原因。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对其物质及形态方面的研究出现。同时,很多与之相关的全身系统疾病被报道,包括听力丧失、心脑血管疾病和弹性组织障碍;另外,这一特有的疾病还与生长因子、抗氧化不足、聚集素和补体等有关。
年在LOXL1基因多态性的发现促使全球范围内对其分布及作用的研究。最新发现的多个基因位点突变,开启了在更基础的基因水平上,对剥脱综合征的认识。最近有研究发现剥脱综合征作为自噬和溶酶体功能障碍疾病,会使自噬体清除率下降,同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剥脱综合征从默默无闻到被认识为一种重要的,广泛的和多变的疾病,并且是潜在可预防的,可逆的甚至是可以治愈的疾病。
新加坡眼科学会主题演讲:视神经视网膜炎的诊疗挑战
日期:March3,
时间:16:30–18:00
地点:Room
马来西亚的WanHazabbahWanHitam教授,在视神经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将做演讲。视神经视网膜炎是累及视神经和神经视网膜的炎症。表现为视盘水肿以及视乳头周围或黄斑区的硬性渗出。就这一点来说,即使是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对视神经视网膜炎的诊断都是个挑战,因为该疾病有着和很多其他视神经病变的相似的临床表现,比如:视乳头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视神经压迫损伤以及遗传性、毒性甚至营养性缺陷。对视神经视网膜炎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之前的病史,而视神经视网膜炎的病因可能是感染性、炎性、自身免疫性或特发性。感染性病因大多数由于猫抓病引起的巴尔通体病原体感染,其他感染因素包括梅毒、莱姆病、弓形虫、犬蛔虫、组织胞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血清学检查对于确诊大多数猫抓病患者是最具性价比的方法,然而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会出现假阴性。目前还没有关于阿奇霉素治疗巴尔通体病的前瞻性研究。但是阿奇霉素由于其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是一种趋向于首选的抗生素。其他抗生素可以使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磺胺类。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有可能能减轻眼内炎症和视神经病变的程度。因此,需要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提供进一步的认识,以此提高视神经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RICHARDFANLECTURESHIPAWARD:难治性黄斑裂孔伴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日期:March2,
时间:14:30–15:30
地点:HallBX
来自香港的DennisLam教授对难治性黄斑裂孔伴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将进行演讲。几十年前,黄斑裂孔被认为是无法治疗的疾病,直到年Kelly和Wendell医师发表了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成功病例后,才使得这一疾病有了治疗的可能。在他们的研究中采用标准玻璃体切割术可以达到58%的成功率,此后黄斑裂孔手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大多数黄斑裂孔病例成功率已经高达90%以上,尽管高风险的病例预后仍然较差。直到年随着Michalewska医师开创的内界膜翻瓣术,才使得复杂和巨大黄斑裂孔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内界膜翻瓣术本身也经历了几次改良,如皮瓣覆盖、带蒂移植、自体移植等,这些覆盖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闭合裂孔并起到更好的外观结果。同样的道理,黄斑部视网膜脱离被认为视力预后较差。过去的三、四十年对于黄斑部未脱离和黄斑部脱离的手术时机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这种手术时机的争论从未停止,在今年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显示:在黄斑部脱离的最初3天内手术预后较好。随着医学的突飞猛进,任何可以想象的事情都可以达到,甚至现在不可能想象的事情未来也能实现。
HONGLEONGPROFESSORSHIPLECTURE:视网膜干细胞治疗
日期:March3,
时间:16:30–18:00
地点:HallA
美国医师TimothyBlenkinsop对视网膜干细胞治疗将分享心得。到年全球将有2亿患者会因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相关疾病而致盲,因此成功取代缺陷或死亡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于恢复视力具有重大影响。尽管采用原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作为移植来源进行的研究已超过30年,但临床治疗仍有待开发。虽然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细胞来源,但争议颇多包括:免疫排斥反应、肿瘤形成和其他未知因素。利用成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我们建立了许多眼部疾病的体外模型,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通过转录和表观遗传分析,我们开始了解在病理状态下健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潜在变化,同时也为我们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相关疾病提供了努力方向。此外,有临床前研究表明,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啮齿类动物模型,采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对于保存视力非常有效。
VICTORYONGLECTURE: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多模式形态成像
日期:March4,
时间:14:30–16:00
地点:Room+
来自意大利的GiovanniStaurenghi教授将分享自己对于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多模式形态成像研究。首先对于正确诊断不同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采用多种模式的成像是很重要的。从有色光到红外光反射,从眼底荧光造影到吲哚青绿造影,从OCT到OCT血管造影,所有这些方法对于鉴别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是1型还是2型,是息肉样病变还是血管瘤增殖都非常有效。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并使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z/1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