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眼内填充后的物理性质改变
尹雪、杜磊、梅海峰、邢怡桥
医院眼科中心
摘要
目的
观察硅油眼内填充后的物理性质改变。
方法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99例患者9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硅油取出手术,收集取出的硅油垂直静置于常温环境3d,分层后取上层硅油。根据硅油在眼内填充的时间,将取出硅油分为1、2、3、6个月组(A、B、C、D组),1~2年组(E组),2年以上组(F组),分别为12、15、25、22、13、12只眼。以未曾用于眼内填充的同型号硅油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硅油乳化颗粒数目、运动粘度、表面张力、密度、透射率及折射系数。
结果
A~F组及对照组之间硅油乳化颗粒数(F=89.)、运动粘度(F=10.)、表面张力(F=11.)、密度(F=13.)、各波长处透射率(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折射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组硅油乳化颗粒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组硅油乳化颗粒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硅油运动粘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组硅油运动粘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硅油表面张力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硅油表面张力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硅油密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硅油密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硅油在各波长处的透射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及对照组组内硅油在各波长处的透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组折射系数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硅油在眼内填充2个月内乳化颗粒数增加、透射率明显降低;眼内填充3个月后,运动粘度明显降低;眼内填充1年后,表面张力明显减小、密度明显增大。
(如需阅读原文,请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zz/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