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界的化学大咖
(KathrynHarkup/文,enirehtak/译)
一位矮小的老妇人一边织毛衣,一边讲述着处方药物的危险。而在别处,一本忘了合上的书不经意间露出了描述蓖麻毒素提取方法的页面。另一幢房子里,人们在一个茶杯附近发现了散落的细小无色晶体,它们看起来像是糖,但也可能是些其他东西。在某个隐蔽的地方,杀虫剂在烧瓶中沸腾,致死剂量的尼古丁从冷凝器中滴落。实验室中,化学家在工作台前,查看昨天开始提取的毒药是否已蓄满一瓶。在英国的乡村别墅内,一位风趣的大胡子矮个男人小心地将咖啡杯里的液体倒入试管……这景象,是只有阿加莎·克里斯蒂才能创造出的世界。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全世界拥有数百万名粉丝,而我也将自己也算作其中的一员。我十几岁时就开始读她的小说,那时的我钟爱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Poirot)挑剔的作风,痴迷于克里斯蒂设下的绝妙谜团,更爱她字句间透露出的幽默。然而,如今的我长大成人,从一个化学博士的角度重新阅读那些小说,却又被那些层出不穷的下毒手法而深深吸引。
想来点什么毒?在犯罪小说中描写毒药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而克里斯蒂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用毒”相当频繁,不但用法十分精准,还能花样百出。
克里斯蒂在化学及毒物方面的知识最初是从志愿工作中获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曾在英国托基(Torquay)医院中参加志愿工作。医院药房的药剂师助理身份参与培训,期间学习了不少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化学知识。培训合格后,她就开始配制药剂。在那个年代,药片、洗剂和补剂还都是人工制成的,因此这一工作的技术含量其实相当高。
克里斯蒂年轻时,医院药房工作,并从中习得了药物与毒物的第一手知识。图片来自:Bettmann/Corbis
而在克里斯蒂刚开始培训的那段时间里,公制度量衡正在逐渐取代“格令”(grains,质量单位,1格令约相当于65毫克)、“打兰”(drams,质量单位和液体体积单位,1打兰约相当于1.77克)这样的英制单位。而这种转变有时会导致误算,使处方中的药物用量过多,带来致命的危险。克里斯蒂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故。此外,她在整个写作生涯中,还经历了临床药物种类的巨大改变。20世纪初,像马钱子碱(strychnine)、砷剂(arsenic)这类药物逐渐淘汰,而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的使用数量及种类则逐年上升。
正是在药剂师的工作中,克里斯蒂萌生了要撰写侦探小说的念头。她每日都要与药物打交道,因此,选择毒药作为小说中的杀人方式也不足为奇。事实上,在她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ThemysteriousaffairatStyles)中,她就将三种化合物联用,外加一点化学知识,将受害者置于死地。
犯罪中的化学清晨,斯泰尔斯庄园。埃米莉·英格尔索普太太(MrsInglethorp)被发现在床上剧烈地痉挛挣扎,十分痛苦。即使是略显迟钝的黑斯廷斯上尉也发现,她的后背反张,形成了夸张的拱形,只有头和脚还靠在床上。这样的迹象表明,不幸的英格尔索普太太是中了马钱子碱的毒。
马钱子碱来源于马钱子(Strychnosnux-vomica)灌木的种子,是种口感极苦的生物碱。这种化合物通过阻断运动神经元上的甘氨酸受体来干扰神经的功能。在神经系统中,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当它与受体结合时,能够抑制已被乙酰胆碱激活的神经元。而马钱子碱干扰了甘氨酸的作用,这样一来,乙酰胆碱就会对这些神经细胞起到过高的激活作用。
在二十世纪初,像马钱子碱这样的致命化合物相当容易获得。图片来自:YonMarsh/Alamy
低剂量的马钱子碱曾被人们当成一种补剂,因为那时候人们觉得它对神经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并且,人们还曾以为它苦涩的味道能用来增添食欲。但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是错的,马钱子碱最终被移出了药典。
除了对人体没有什么益处之外,马钱子碱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所以为的“治疗剂量”与它的致死剂量其实相差无几。区区毫克的马钱子碱就足以占据甘氨酸受体,使神经信号失控。在摄入约15分钟后,人就会开始颤搐。随着神经系统的失控,这种症状随即发展为全身肌肉的剧烈痉挛,最终的死亡通常是呼吸肌痉挛、窒息造成的。以前,人们也曾因马钱子碱的这种致死潜能而将它当做杀虫剂使用,而目前这种使用在欧洲已经被禁止了。
在画作中,查尔斯·贝尔(CharlesBell)记录下了一位破伤风患者因为肌肉痉挛而出现的拱形姿态。这种状态被称为“角弓反张”,在马钱子碱中毒时,受害者也会出现类似的表现。图片来自:wikimedia
斯泰尔斯庄园内就有大量的马钱子碱,获得它们对投毒者而言非常容易。这里有成包成瓶的马钱子碱杀虫剂和补剂,而且,医院药房工作,想拿到更多“药用”马钱子碱也轻而易举。而谜团在于,凶手究竟是利用了哪里的马钱子碱,又是怎样对英格尔索普太太投毒的呢?
幸好,传奇般的比利时侦探波洛介入了调查,将一项项无关因素撇除,直击真相。他推断,杀死英格尔索普太太的马钱子碱正是来源于她自己日常服用的补品。这补品的处方中包含了致死剂量的硫酸马钱子碱,不过它已经经过高度稀释,每次仅服用一勺的剂量。
处方中的剂量并没有算错,除非英格尔索普太太一次喝下整瓶药,否则她不应该有生命危险。然而,凶手在补药中添加了另一种物质——溴化物粉末。在20世纪初,溴化物(例如溴化钾)常被用作镇静药。而溴离子能够取代补药中的硫酸根离子,把马钱子碱变成不溶于水的溴化马钱子碱沉淀下来。这样一来,整瓶药水的“有效成分”就被浓缩到了底部,等到英格尔索普太太服下瓶底剩的最后一点药剂时,就相当于服下了几乎整瓶剂量的马钱子碱。
中药柜里的马钱子。
而在这部小说中,第三种登场的化合物是吗啡(或是其他类似的麻醉药)。英格尔索普太太每天晚上都会喝上一杯可可,而这化合物就是被掺到了可可中。它的作用是延缓马钱子碱的起效时间,以避免人们对补药产生怀疑。吗啡与其他阿片制剂能够减缓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使胃部排空的时间延长数小时。而马钱子碱盐又是要等到脱离了胃部的酸性环境、进入小肠的碱性环境之后才容易吸收。
克里斯蒂在小说中选择的杀人手法十分精准,这不容置疑。《配药的艺术》(Theartofdispensing)一书中引用了一个真实案例,其下毒手法几乎与小说中无异,这本书应该是克里斯蒂参加药剂师助理培训考试时的复习参考书。《药学期刊》(PharmaceuticalJournal)是克里斯蒂最喜欢的一本刊物,上面曾刊登过一篇《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评论文章。其中写道:“这部小说有个闪光点,那就是非常真实准确,而这是其他小说中少有的”。文章中还推测,这部小说的作者应该学过药学,或向行家请教过。这部小说甚至被推荐作为化学系的学生课文。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克里斯蒂开始了她漫长而又辉煌的侦探小说写作生涯。在写作的同时,她也一直好的中医白癜风医院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dzz/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