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措施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病因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视居多,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玻璃体长期积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内多次手术后,长期视网膜脱离,冷凝等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眼内视网膜脉络膜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转移癌;炎症如葡萄膜炎,VKH,脉络膜炎,巩膜炎;色素上皮病变如大疱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视网膜血管病如von-Hippel和coats病等;全身疾病如妊娠高血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和一些血液病等。

中医认为本病与脏腑功能失调,精气不能上行灌输或脏腑受邪,邪随经脉上冲于目有关。故凡湿热蕴脾,清气不升,浊气上泛清窍;或平素肝胆火盛,兼脾运失职,痰湿内困,火热与痰湿混结,上扰于目;或肺脾两虚或脾肾阳虚,体液代谢失常,水湿潴留甚而泛滥;或劳瞻竭视,房劳过度,阴精亏损,目失涵养;或头面部受外力撞击,均可形成本病。分类

视网膜分类方法很多。按发病的机制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根据视网膜脱离范围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两型,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也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玻璃体腔内液体通过视网膜的裂孔进入到视网膜下,引起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分离。这种病人常由于某种因素如高度近视,高龄而存在视网膜变性、萎缩、变薄,或有高度近视,玻璃体液化、脱离、浓缩及与视网膜粘连等。

2.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原因比较明确,是眼部其他疾病或某些全身病引起,如渗出性视网膜炎、急性弥漫性脉络膜炎、妊高征性视网膜病变等,有大量渗出液积聚于视网膜下,造成视网膜脱离。某些眼外伤或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以后,机化增殖的玻璃体条索牵引,把视网膜拉下来。还有一些脉络膜肿瘤或视网膜下寄生虫可把视网膜顶起来,形成视网膜脱离。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由于玻璃体增殖牵引视网膜而致脱离。

还有一些特殊眼病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如先天性脉络膜缺损、马方综合征等,均与眼底先天发育不良有关。

临床表现

视网膜发生部分脱离时,脱离对侧的视野中出现固定的云雾状阴影。发生黄斑区脱离时,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脱离之前通常有先兆症状,眼球运动时出现闪光。由于玻璃体混浊,视野内常有黑影飘动。若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由于眼内液更多地通过色素上皮进入脉络膜致使眼压偏低。脱离范围广和时间愈久,眼压愈低。偶也有眼压偏高的病例。脱离较久的视网膜后面可见白色沉着小点。当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可恢复。

检查

早期病人眼前突然出现黑影飘动,并有闪光幻觉,视物变形,当脱离区累及黄斑区时则视力明显减退。视力减退的程度取决于脱离的部位、范围、时限、玻璃体混浊的程度以及近视变性的存在与否。体检1.眼前节一般正常,时久则因色素膜炎而发生虹膜后粘连,如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患眼,后粘连明显而发展迅速。眼压随脱离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早期正常或略偏低。2.眼底表现:脱离的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脱离可以局限于某一区域,也可广泛或全部脱离,脱离程度可深可浅,浅者仅可见血管暗影,高者呈一个或几个半球状隆起。合并有PVR的病例,则可见增殖的条索和星状皱褶,重者呈漏斗状,甚至闭合看不见视乳头。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中90%以上可查到视网膜裂孔,裂孔呈红色,形状多样,大小不等,数目不等,常见马蹄形、圆形。3.视野改变:周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可以感到病变对侧相应部位有阴影或视野缺损,但在颞侧网脱时,其鼻侧视野缺损恰好在双眼的视野范围内,有时不为患者所觉察。

在充分散瞳下,以间接检眼镜结合巩膜压陷或用裂隙灯和接触镜可检查出现网膜周边的情况。眼底检查可见脱离区的视网膜失去了正常的红色反光而呈灰色或青灰色。轻微震颤。表面有暗红色的血管爬行。隆起的视网膜宛如山岗起伏。隆起度而范围广者可遮蔽视盘。并有皱襞。扁平的脱离。如果不详细检查常易漏诊。黄斑区脱离时。黄斑中心凹呈一红点。与附近灰白色脱离的视网膜形成鲜明对比。

区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关键是详细检查眼底,寻找可能存在或者被掩盖的视网膜裂孔,疑难患者需要多次寻找裂孔。裂孔多位于赤道部附近,颞上最常见,其次是颞下。鼻侧最少见。锯齿缘部的裂孔。多在颞下或下方。裂孔常位于视网膜脱离最高处或者脱离的周边部。裂孔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马蹄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有盖或者没有,其前瓣多有玻璃体粘附和牵拉。裂孔也可发生于黄斑区,是视网膜脱离的类型之一。

鉴别诊断

1.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劈裂症劈裂的位置位于下方周边眼底,呈半球形隆志,由囊样变性融和发展而成。内壁菲薄透明,外壁缘附近可以色素沉着。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劈裂区为绝对暗点,不活动,无视网膜下液。如果其内、外壁均有破裂,成为真性裂孔而发生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实体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高度混浊者,更易误诊。可作超声波检查或CT、MRI扫描予以鉴别。

3.泡状视网膜脱离

脱离面光滑,无波浪样皱褶,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清澈,能随体位改变而迅速流动,无裂孔,与本病不同。

4.葡萄膜渗漏

即脉络膜渗漏,常伴有视网膜脱离,半球形隆起,易于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无裂孔。B超显示玻璃体腔球形隆起,其下液性暗区。

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

“中浆”本身也是黄斑部或其附近的神经上皮层浅脱离,是可以自行消退的自限性疾病。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不同,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部出现视物变形与小视症,与“中浆”症状相同。应散瞳检查周边部。

治疗

根据视网膜脱离的类型和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主要针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预防。高危因素包括高度近视,眼外伤,老龄,合并其他眼底病病变等。及时检查治疗,对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状变形和牵拉,发现裂孔者应及时激光治疗。对高位严重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可及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中医诊断辩证本病辨证,以虚实为纲。初期湿热蕴脾,浊气上泛清窍;或痰热内阻,上扰于目多属实证。而脾肾阳虚,体液代谢失常,水湿潴留泛滥,视网膜下有积液者,多属本虚标实证;后期眼底见网膜变形,兼眼内干涩多属虚证。1.湿热蕴脾证候:初起自觉云雾动荡,蝇飞蚊舞,或视静为动,视直为曲,视物颠倒,神光自现等症状迅速加剧,继而眼前如垂黑幕,一部或半面淬然不见,甚则不辨明暗。亦有全无自觉症状而视力骤然丧失者。眼底:视网膜脱离处呈灰白色波纹状隆起,血管暗红色,迂曲起伏,时隐时现。原发性者,多能发现红色裂孔,裂孔最常见的形态为马蹄形或圆形。继发性者则常有明显病史和出现相应的临床体征及眼底改变。全身症见头重体倦,胸闷泛恶,溺短而赤,舌质红,苔黄浊,脉弦滑或数实。辨析:①辨证:以视静为动,视物颠倒,眼前一部或半面淬然不见,甚则不辨明暗,或视力骤然丧失,眼底有机网膜脱离改变兼头重体倦,胸闷泛恶,溺短而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熏蒸,上泛目内,引起视静为动,眼前一部或半面淬然不见,甚则视力骤然丧失;湿热郁遏,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致头重体倦,胸闷泛恶;舌红,苔黄,脉弦滑均为湿热内蕴之征。2.痰热上扰证候:眼症如上,心烦失眠,胸胁满闷,口苦口干不欲饮,溺黄,舌边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或弦数等。辨析:①辨证:以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兼心烦失眠,胸胁满闷,口苦口干不欲饮,溺黄,舌边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或弦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胃不和,痰热上扰于目,引起视力急降,眼底视网膜脱离;胸胁满闷,口苦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蕴之征。3.脾肾阳虚证候: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体倦无力,肢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腰酸畏寒,舌淡苔薄白,脉细尺弱。辨析:①辩证:以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兼体倦无力,肢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腰酸畏寒,舌淡,苔薄白,脉细尺弱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肾阳虚,体液代谢失常,水湿泛滥于目引起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脾肾阳虚,精气不能温养头面肢体和充养血脉,则体倦无力,肢冷,腰酸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细。4.脾气虚弱证候: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气短懒言,四肢无力,饱食不消,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苔白滑,脉缓弱。辨析:①辨证:以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兼气短懒言,四肢无力,饮食不消,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舌质淡,脉缓弱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目失所养,故见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脏腑精气不足以主神及充养周身,因而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脾虚运化不力,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皆脾虚气弱之征。5.肝肾亏损证候:视网膜脱离病程长,眼底可见网膜变性或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眼内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少苔,脉沉细。辨析:①辨证:以视网膜脱离病程长,眼底可见网膜变性;或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兼眼内干涩,头晕耳鸣,腰膝痠软,舌淡少苔,脉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目失濡养,故眼内干涩,眼内可见网膜变性或术后视力不提高;全身兼见之脉症皆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本病有虚证、实证,治疗除适当注意休息外,原发性者,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术后按辨证内服中药调理;继发性者,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一)辨证选方1.湿热蕴脾治法:清热利湿。方药:猪苓散加减。猪苓15g,车前仁15g,木通10g,山栀仁10g,滑石15g,萹蓄12g,苍术10g,茯苓15g,海金砂10g,金钱草15g。大便燥加番泻叶;孕妇加当归、白芍。2.痰热上扰治法:化痰清热。方药:温胆汤(《千金方》)加味。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2g,甘草6g,猪苓15g,泽泻10g,车前仁15g,夏枯草15g。若口渴烦躁,可加生石膏、瓜蒌。3.脾肾阳虚治法:健脾固肾,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味。白芍15g,白术12g,茯苓15g,熟附片10g,炙甘草6g,黄芪15g,党参12g,猪苓12g,仙灵脾12g。若网膜下积液明显可加泽泻、车前子。4.脾气虚弱治法:益气健脾。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6g,木香6g,自术I0g,炙甘草6g,茯苓15g,五味子10g。腹部畏寒肠鸣,便溏日行数次加吴茱萸、炮姜;孕妇加当归、白芍。5.肝肾亏损治法:滋补肝肾。方药:补肾磁石丸(《证治准绳》)加味。煅磁石15g,菊花10g,石决明15g,肉苁蓉15g,菟丝子12g,枸杞子15g,桑葚子15g,五味子10g。

中药1.杞菊地黄丸:每次9g,每日3次。本方滋补肝肾,适用于本病肝肾亏虚证。2.参苓白术丸:每次9g,每日3次。本方健脾益气,适用于本病脾气虚弱证。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感觉上皮层和色素上皮细胞层相互分离的一种病理状态。视网膜脱离可分为裂孔性、非裂孔性及牵引性三大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宜及早手术治疗,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则必须重视原发病的治疗。本病中医称为暴盲,根据患者全身症状而分别施治以清热利湿、化痰消热、温阳利水、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等法。现代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联合术后辨证服用中药;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医辨证论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让新年无白欢度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jkk.com/ways/7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